早已不新鮮的故事
《埃及艷后》其實講了兩個愛情故事:羅馬執(zhí)政官凱撒為了追逐政敵龐培來到埃及,埃及的兩位統(tǒng)治者姐姐克婁巴特拉七世和弟弟托勒密十三世正在為了權(quán)力打內(nèi)戰(zhàn)??藠浒吞乩榔G絕倫,憑借自身的魅力和政治手腕,迅速讓凱撒拜倒在她的石榴裙下,借助凱撒的力量廢黜弟弟,獨攬埃及大權(quán),并為凱撒生得一子,此后,她追隨凱撒來到羅馬,用自己的絕代風(fēng)華和鋪張奢靡征服了羅馬人。然而,正當兩人躊躇滿志準備聯(lián)手征服世界時,凱撒卻被羅馬共和派政敵刺殺,克婁巴特拉黯然返回埃及。
凱撒死后,他的侄子屋大維和部將馬克·安東尼平定叛亂,成為羅馬的統(tǒng)治者。安東尼來到埃及,又與克婁巴特拉墜入愛河,當他在埃及沉溺于溫柔鄉(xiāng)時,屋大維掌握了羅馬的權(quán)力,發(fā)兵討伐安東尼。兩人戰(zhàn)于地中海上,安東尼兵敗,逃回埃及,在克婁巴特拉的懷中自殺??藠浒吞乩晃荽缶S俘虜,勝利者想把她當成戰(zhàn)利品帶回羅馬,她則選擇了用毒蛇咬死自己的方式自殺。
這段故事對于當時的西方觀眾來說早已耳熟能詳,早在默片時代好萊塢就拍過《埃及艷后》,1934年又有克勞黛·考爾白主演的黑白有聲版,1945年費雯麗主演過一部《凱撒與克婁巴特拉》,1963年的這一版某種角度上講算是1934年版的翻拍。比起早已沒有懸念的劇情,該片的幕后故事更讓影迷們津津樂道。
克婁巴特拉誕生于公元前69年,死于公元前30年。她不是埃及人,兼具馬其頓人、希臘人和波斯人的血統(tǒng),她是亞歷山大大帝手下的馬其頓將軍托勒密·索特爾的后裔。亞歷山大大帝死后,帝國陷入四分五裂,留守埃及的索特爾建立起托勒密王朝,自稱托勒密一世,克婁巴特拉是這個王朝最后的一位統(tǒng)治者。托勒密家族承襲了埃及人近親婚配的制度,只在皇族內(nèi)的兄弟姐妹之間聯(lián)姻,并且采取雙王制,男、女王各一,由結(jié)為夫妻的兄妹或姐弟擔任。這種亂倫的安排可能是為了保持王室的“純凈”,但它使托勒密家族產(chǎn)生了一系列很不稱職的統(tǒng)治者,大多數(shù)不是體弱多病,便是早年夭折,并且出了不少白癡、瘋子和偏執(zhí)狂,王族之間也經(jīng)常自相殘殺。一直到克婁巴特拉在位時期,統(tǒng)治者們的興趣從來都集中在一面大量搜括民脂民膏,一面致力于防范人民的起義。托勒密王朝的女王多取名為克婁巴特拉或艾爾西乃,被后世稱為埃及艷后的是克婁巴特拉七世。由于祖先的種族和近親通婚的婚俗,克婁巴特拉可能比凱撒、安東尼這些羅馬人膚色還要淺,福克斯拍攝影片時考慮到票房沒有采用黑人女星多蘿西·丹德里奇,無意中也符合了史實。
克婁巴特拉的父親托勒密十二世亡故時,她剛18歲,是長女,妹妹艾爾西乃16歲,長弟托勒密十三世才10歲。幼弟托勒密十四世還不懂事。克婁巴特拉貌美、聰敏,據(jù)說懂六種語言:阿拉馬語、希伯萊語、阿拉伯語、波斯語、埃塞俄比亞語和索馬里語。她崇敬埃及女神伊齊絲,并模仿她的服飾,也注意體察當?shù)氐拿袂?。托勒密十二世臨終時留有遺囑,指定克婁巴特拉與托勒密十三世共同繼承王位。但是軍隊統(tǒng)帥埃赫臘斯與財務(wù)大臣普賽努斯等實權(quán)人物企圖挾持幼主操縱朝政,故只擁立托勒密十三世為王。后來克婁巴特拉得知自己將被逮捕,便逃到東部邊境的游牧人聚居區(qū),在那里組織了一支軍隊與國王對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