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原版自序(1)

被窩是青春的墳?zāi)?/a> 作者:七堇年


——為了忘卻的紀念

……即使明日天寒地凍,路遠馬亡。

——題記

回首那些錯把傾訴沖動當作創(chuàng)作才華的無知年生,在兵荒馬亂的晚自習上,在熄燈的宿舍里,我們總是在一堆堆耀武揚威的習題和試卷的縫隙間,在應(yīng)急燈漸漸微弱下去的光線中,一手撐著深不可測的夜,一手寫下無處傾訴的話。

那是一種盲目的,消耗的狀態(tài),照管自己的生活,打理那些千頭萬緒的雜念,喝自己沖的咖啡,睡自己鋪好的被窩,吃自己餐盤里的飯菜,寫自己的作業(yè),考自己的試,做自己的夢……世界的悲傷與災(zāi)難都太多,我們活在平靜遙遠的角落,無力憐憫。人間既非天堂又非地獄,末日尚遠,我們惟能維護著自己的天地,“埋頭做著功課做著世間的榮辱”……就算是洪荒滔天,也總有他人去擔當……文字成為內(nèi)心的形而上的依靠。

那些執(zhí)念,那樣的舊時光,一晃就過去了。

而今仿佛是站在一個青黃不接的尷尬路口,失去的是招搖撞騙的痛快訴說,未曾獲得的,是筆走天涯的洗練淡定。已經(jīng)再也不能隨心所欲地寫字,因為心里有了羞赧和躊躇,對紛繁復(fù)雜的眼之所見有了懼怕。不知道我應(yīng)該怎樣寫,寫這無法書寫的自我,怎樣訴說,訴說這無法訴說的世界。

回過頭去看看那些浸透在白紙黑字上的生動的悲喜,切膚地感覺到,在那樣一個唯唯諾諾的茍且年紀,傷情似乎是裝點生命的勛章,好像只有憑借那些,幻覺般的,被我們脆弱的主觀承受力無限夸大的非難,我們才得以擁有熱淚盈眶的青春。

盡管,生命中的溫暖一直都與我們遙遙在望,而我們只不過是拒絕路過。

黃碧云寫,“之行,如果有天我們湮沒在人潮中,庸碌一生,那是因為我們沒有努力活得豐盛?!倍畾q的時候,讀到這樣的句子。寫這話的人又說,“世界之大,我卻不知其折或遠?!?/p>

在我腳踏的這片狹小天地,經(jīng)歷的,不過是尋常的青春,看到的,不過是平凡的世界。在過去心高氣傲的年頭上,因不懂得該如何聰明地活著,所以總覺得連生命都是身外之物,“好像這個世界說不要就不要了?!?/p>

前些日子在英文泛讀課上看了一篇美國作家寫的散文,他說:“杰斐遜總統(tǒng)在獨立宣言里告訴我們,‘每個人都有追求幸福的權(quán)利’,但很多人把這句話誤讀成“每個人都有幸福的權(quán)利”。

讀到這里,我為這樣一個美國式的小聰明笑了起來。這篇散文不過講述了一個古老的真理,即幸福本身就是虛妄,它只存在于追求幸福的過程中。在所謂的終點你是看不到幸福的,因為它不存在。

我因此想起了曾經(jīng)不知天高地厚的年歲,因為一些小事躊躇滿志,連走路的步伐都快了起來,仿佛急于直面人生;但是當鞋里摻進了一顆硌腳的石子兒,便又會呼天搶地,倒戈棄甲,覺得世不容我。但是終于——在其后的其后——我漸漸承認,活著的價值,在于要有一個飽滿的人生。隱忍平凡的外殼下,要像果實般有著汁甜水蜜的肉瓤,以及一顆堅硬閃亮的內(nèi)核。這樣的種子,才能在人間深處生根發(fā)芽,把一段富有情致的人生傳奇流傳下去。

因知道若干年之后的人世,再也不會有人惦記我們的存在,因此這段飽滿的生命,是我們以生之為人而驕傲的唯一見證。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