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元旦,一個公開的刊物《彷徨》在重慶市面上正式問世。關于這本很特別的地下黨進步刊物的創(chuàng)辦過程,創(chuàng)辦者之一的蔣一葦在解放后的一篇文章中這樣回憶道:
在抗戰(zhàn)勝利以后,組織上交給我的第一個任務,是辦一個刊物,叫《科學與生活》,目的是通過這個刊物來團結與聯(lián)系一些科學技術工作者。當時估計“和談”可能成功,也可能失敗,如果成功,可以動員一批科學家、技術人員到解放區(qū)去?!犊茖W與生活》的社長嚴希純,是一位秘密黨員,很老的同志,一直到死都沒有公開黨員身份,后來作致公黨的秘書長。這里提到《科學與生活》,是因為這時的《科學與生活》與后來的《挺進報》有某些間接的關系。如成善謀烈士,就是《科學與生活》的編委,是嚴希純介紹來的。《科學與生活》是1945年秋天,“八一五”日本投降后開始籌備,1946年元旦創(chuàng)刊的。許多著名的學者,如郭沫若等,都為刊物撰稿,積極支持這個在白區(qū)第一個黨領導下的科學刊物,這樣搞了一年,“和談”破裂,這個計劃不行了。經(jīng)黨組織研究,為了長期隱蔽,要深入社會底層,要我改辦另一個刊物,叫《彷徨》,工作對象是社會職業(yè)青年,面目是灰色的,競爭對象是黃色刊物?!夺葆濉酚?947年1月創(chuàng)刊。這刊物籌辦時還是周力行領導我們,周力行走時把我交給張友漁,這就是張老所說的“工作關系”。賡續(xù),張老派何其芳來領導《彷徨》。何其芳更明確指出,這個雜志一定不能暴露,一定要按“灰皮紅心”的原則來辦。他親自擔任為《彷徨》寫“書評”的工作,第一篇是《評“北極風情畫”》,第二篇是《評“姨太太外傳”》,由此可見,當時要求這個雜志保持的特色。雜志的內容,講的都是失學、失業(yè)、失戀之類的問題,面目是灰色的,但思想是健康的。另外,則通過“讀者信箱”和發(fā)展“社友”等辦法來聯(lián)系讀者。對重慶的讀者,我們以“《彷徨》社友”的名義,組織了一些小型讀書會,發(fā)展了一批進步青年。當時這個雜志在職業(yè)青年中很受歡迎,很暢銷。
《彷徨》這個頗為“海派”的雜志,卻很得《新華日報》的支持。就在創(chuàng)刊的時候,1947年1月3日,《新華日報》在刊頭下免費登了一則大幅廣告。過了兩天,《新華日報》又在刊頭下登了《彷徨》第一期的要目。同時,在《中央日報》、《掃蕩報》上也照這樣登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