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被感官支配的生活,和動物沒什么區(qū)別

心經修心課 作者:瀨戶內寂聽


我們不要把佛單純地看作是一種有沉香味的東西,一種來自外國的洋東西,而應該把神、佛理解為宇宙的大生命。

讓我們回頭再看看“五蘊”。所謂五蘊,指的是:色、受、想、行、識。這里的“色”,指的不是“色情”的色。看到這個字就聯想到云雨之事,只能說明我們自己心靈骯臟。這里的“色”,指的是物質,指的是“變化之物”。就我們人而言,指的就是“肉身、身體”。有了身體才有心嘛!人的身體里是有心的,這個心,就是“識”。而“受、想、行”,指的是物質和心之間的聯系方式。

比如說,這兒有一支筆。如果僅僅是“有”,這和“無”沒什么差別。為什么這么說?正是因為我們親眼看見了它,知道了它的存在,它才可能“有”。如果沒人認識到它的存在,即使筆的的確確在那兒,也沒有什么意義。正是因為既有了某個東西又有了感覺到這個東西的人,所以東西才在那兒。我現在在這兒說話,是因為大家看見了我的臉,聽到了我的聲音,知道了“哦,瀨戶內寂聽在那兒,在說著什么呢”,這才有了我的存在。

天地混沌之初,有了亞當和夏娃。要是當時只有亞當一個人會怎么樣?有他沒他是一回事。得有人意識到他的存在。有了夏娃所以才有了亞當,有了亞當所以才有了夏娃。無論在哪個宗教里,大凡開天辟地的故事都有這個巧妙的情節(jié),都會同時出現兩個人,而且他們相互認識。

也就是說,只有當既有了“色”,即物,又有了“識”,即感知的時候,才會有物的存在。而“受、想、行”,就是這種感知認識的作用方式。其中的“受”,就拿筆來說吧,就是看見它,感覺到它,就叫它“感受作用”吧!所謂“想”,就是,看見它時心里在想:“哦,是個小小的黑乎乎的東西”,也可以把它理解為“想象”。至于“行”,就是意識到自己這樣想過,并且再一次去認識?!靶小敝傅木褪沁@種認識作用的形成過程。

就拿我們每天吃飯這件習以為常的事來說吧。我們是不是感到過“這兒有飯呢”“我想吃”?看見了飯,我們就想著“要吃”,看見梅干了,我們就想到“好酸”——大家都經歷過這樣的條件反射吧?想到了“這東西吃起來味道一定不錯”,然后我們就會想“那就吃吧”,于是就開始吃起來。是這樣的吧?吃了以后,我們還會想“味道真不錯”或者“太難吃了”——我們就是這樣去感受“物”的,認識“物”的。這么說,該明白了吧?

這就是“五蘊”。

當觀世音菩薩在心中深入修行極深的般若智慧時,他看見或者說認為:我們的五蘊——剛才說過的我們的肉身、我們的感受、我們的心之所想——這些全是空的。于是就覺得,一切苦厄,也就是所有的苦難,無一不是緣于這個“空”。關于這里說的“一切苦”,我們以后再說。

怎么樣,大致明白了吧?總之,我們都是由五蘊構成的。有一點要注意,在當初釋迦剛開始講法的原始佛教里,“所謂五蘊,就是世間”——當初是這樣解釋的。那么意思就是說:這世上的一切,都是由五蘊構成的,并且它們全是空的。

這幾句的中心內容就是:神也好,佛也好,他們都是宇宙的生命?,F在,對這種看法沒有抵觸感了吧?我們不要把佛單純地看作是一種有沉香味的東西,一種來自外國的洋東西,而應該把神、佛理解為宇宙的大生命。這種理解,大家能夠接受了吧?

我們都是非常小、非常小,小得像一滴水的生命,而且是存在周期非常短的生命。但這個小生命是從宇宙那個大生命里送出來的。只要我們讓心純潔起來,做到心無雜念,心中自然就會涌出讓那個宇宙的大生命能懂的語言——這就是咒,是陀羅尼。而且,這個陀羅尼是蘊含著力量的,是很靈驗的。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