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位胡女士,原先得了腸癌,手術化療后不久又轉移到肝臟,她來找我看病時,肝臟轉移正在治療中。我與她接觸的第一時間就猜出她是工程師,因為她給我看的病史,和她自己總結的檢查指標變化,都用柱狀圖、曲線圖清晰地標明了,哪怕一個指標這次比上次高了1%~2%,她都會如臨大敵,認死理地弄個明明白白,像做科研一樣嚴謹規(guī)矩。
當時,我就批評了她這種愛較真的態(tài)度,她卻不以為然,認為自己搞了一輩子橋梁設計,事事認真負責,也因此能出成績,并認為這是很好的處事方式。
一直到現(xiàn)在她還是搞不明白,她的癌癥發(fā)現(xiàn)時還是早期,科學治療,化療了6次,病情明明已經(jīng)好轉,狀況一切都好,可是后來不知道為什么又復發(fā)轉移了。而且,幾年來,指標一直不穩(wěn)定,她覺得這是科學解釋不了的問題。
對于這么一個時時刻刻都愛較真,生活幾乎刻板的女強人,我只能明確地告訴她:生物學、醫(yī)學本身就是不確定性的科學,與工程學截然不同。物理學、工程學是講定律的,一
就是一,常壓下,水到100℃就會沸騰。生物學則是講概率的,白細胞到達10000,50%~60%可能是細菌感染;10%~20%可能是應激反應;5%~10%可能是個體差異;還有10%可能是例外情況;也許,還有5%~10%什么都不是,或者只是一次檢查誤差。
更何況,人體不是機器,不是壞了一個零件,換上個新的就一了百了。與身體總體相關的各個組成部分,它們相互間的變化是很微妙的,很多環(huán)節(jié)錯綜地糾葛在一起,不可能產(chǎn)生“一刀切”的效果,也更不能采取“一刀切”的生硬治療,手術完了,不等于病情控制了。而且,這種“生硬”的期待對她的康復十分不利。
我建議她在生活中萬事放松,把事情簡單化,學會二八區(qū)分,不要逢事就一定要問個明明白白!否則的話,心理上一定很累,沒有松弛,不利于內環(huán)境穩(wěn)定,而且,肯定干擾神經(jīng)、內分泌及免疫等的功能狀態(tài),無助于疾病的控制與康復。她的復發(fā)轉移,一定程度上與她這種個性有關,不要完全怪罪于醫(yī)生的失誤。
她的丈夫也在一旁,非常認同我的分析,而且一再證實自己的妻子幾十年來過日子已經(jīng)處于“程序化”的狀態(tài),事事過分認真,從來不嘗試放松的機會。為此,他們的日子沒有簡單生活的怡悅。
我又建議她,學學鄭板橋“難得糊涂”。告訴她,生活上,學會“難得糊涂”是種境界,是種合理、健康且科學的生活方式。并舉“和諧”概念加以引申:和諧,某種意義上就是學會必要時“妥協(xié)”,而且,首先學會自我“妥協(xié)”。多次類似的談話后,她的個性真的改變了不少,開始學著放松,心態(tài)平和淡定了許多。此后,她配合中醫(yī)藥治療也很認真。在這之前,她肯定是半個月一查指標,準時準點,一點不含糊,像監(jiān)控實驗數(shù)據(jù)一樣,嚴格守時地監(jiān)控著自己的癌癥變化征兆、身體情況,光是這一點,就壓得她和家人喘不過氣來,每次等待指標的過程,全家都像判了死刑緩期執(zhí)行一樣難耐。
和她反復交流一段時間后,她開始放松了下來,也不再半月一查指標了,改為3~4個月一查,對于指標高低也不過分在意和計較,至少不再像過去那樣以表格的形式記錄變化了。大約半年后,她的指標倒真的開始穩(wěn)定了,一直到今天,可以說完全康復了。
由此看來,做女人,你還真不能太較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