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南懷瑾用文化凝聚古今中西智慧力量(1)

南懷瑾的商業(yè)智慧 作者:林宏偉


【挪威】美達·霍斯曼

結緣南懷瑾老師,得益于我的博士后導師彼得·圣吉教授和我的先生張成林。

彼得·圣吉是美國麻省理工大學(MIT)斯隆管理學院資深教授,國際組織學習協(xié)會(SoL)創(chuàng)始主席,暢銷書《第五項修煉:學習型組織的藝術與實踐》、《第五項修煉·心靈篇》、《實踐篇》、《變革篇》和《教育篇》等系列著作的作者或合著者。他在斯坦福大學完成航空及太空工程學士學位后,進入麻省理工學院攻讀研究生,被導師佛睿思特(Jay Forrester)教授的系統(tǒng)動力學整體動態(tài)搭配的管理新觀念所吸引,和戴明(Edwards Deming)、阿吉瑞斯(Chris Argyris)、雪恩(Edgar Schein)與熊恩(Donald Schon)等大師級的前輩,以及一些有崇高理想的企業(yè)家,共同致力于將系統(tǒng)動力學與組織學習、創(chuàng)造原理、認知科學、群體深度對話與模擬演練游戲融合,發(fā)展出一種學習型組織的藍圖,并對一些國際知名企業(yè),如哈雷-戴維遜、耐克、英特爾、福特、杜邦等進行創(chuàng)建學習型組織的輔導、咨詢和策劃,贏得尊重,被《美國商業(yè)周刊》稱為“當代最杰出的新管理大師之一”。為了提升學習型組織的能量,他從20世紀90年代中期就開始跟隨南懷瑾老師研習東方文化,深得教化,一直到南懷瑾老師去世,幾乎每年都要抽出時間不遠萬里前往中國,向南懷瑾老師請教,和南懷瑾老師結下了深厚的師生情誼。

中國是一個有著八千年人文史的文明古國,傳統(tǒng)文化博大精深,多彩迷人,很早就引起我的向往。早在1988年暑假,我還在挪威理工大學讀大學二年級,就因為領導一個替代教學法的師生合作探索而得到校方支持,獲得去中國清華大學訪問的推薦,并在那里認識了我的先生張成林。當時張成林是清華大學教育研究所的老師,除了輔導我們的學習和交流外,還給我們講授中國氣功,他的名字很難讀,我就稱呼他為“氣功先生”。對中國文化的共同興趣和愛好,讓我們走在一起。后來,成林去美國麻省理工大學讀博士,對彼得·圣吉從事的學習型組織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前幾年又把彼得·圣吉的《第五項修煉》新世紀增訂版、《第五項修煉·心靈篇》和《教育篇》(即將出版)等系列著作翻譯介紹給中國讀者。我在挪威理工大學取得組織學習和技術管理博士學位后,也于2002年赴美國麻省理工大學跟隨彼得·圣吉讀博士后,從事“中國文化在學習型組織中的應用”課題研究。那時,彼得·圣吉剛剛開始研讀南懷瑾老師新出版的《原本大學微言》,成林是我們的翻譯。南老師的講述給我們的研究帶來了很大的啟發(fā)。這樣,我就自然開始了解關注南懷瑾老師。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