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文學?據(jù)我看來,有文字著于竹帛叫做“文”,論彼的法式叫做“文學”。文學可分有韻無韻二種:有韻的今人稱為“詩”,無韻的稱為“文”。古人卻和這種不同?!段男牡颀垺氛f:“今之常言,有文有筆,有韻者文也,無韻者筆也?!狈稌献允觥逗鬂h書》說:“文患其事盡于形,情急于藻,義牽其旨,韻移其意,政可類工巧圖績,竟無得也;手筆差易,文不拘韻故也?!笨梢娪许嵲诠胖^之“文”,無韻在古謂之“筆”了。不過做無韻的固是用筆,做有韻的也何嘗不用筆,這種分別,覺得很勉強,還不如后人分為“詩”“文”二項的好。
古時所謂文章,并非專指文學??鬃臃Q“堯、舜煥乎其有文章”,是把“君臣朝廷尊卑貴賤之序,車輿衣服宮室飲食嫁娶喪祭之分”叫做“文”“八風從律,百度得數(shù)”叫做“章”。換句話說:文章就是“禮”、“樂”。后來范圍縮小,文章專指文學而言。
一、無韻文
文學中有韻無韻二項,后者比前者多。我們現(xiàn)在先討論無韻的文。在討論文的派別之先,把文的分類講一講,并列表以清眉目:
我們普通講文,大概指集部而言,那經(jīng)、史、子,文非不佳,而不以文稱。但上表所列文的分類中,以“傳”而論,“四史”按即《史記》、《漢書》、《后漢書》、《三國志》的總稱中列傳已在集部以外,“本紀”、“世家”和“傳”是同性質(zhì)的,也非集部所有,集部只有“家傳”。以“論”而論、除了文人單篇的論文,也有在集部以外的。譬如:莊子《齊物論》,荀子《禮論》、《樂論》,賈誼《過秦論》都是子部所有的。以“序”而論,也只單篇的,集中所已備;那連合的序,若《四庫提要》,就非集部所有。至如“編年史”中《左傳》、《資治通鑒》之類和“名人年譜”,都是記事文,也非集部所能包了。
“傳”是記述某人的一生或一事,我們所普通見到的。明人以為沒曾做過史官,不應替人做“傳”,我以為太拘了。史官所做,是卿相名人的“傳”。那普通人的“傳”,文人當然可以做的。
“行述”、“狀”和“傳”各不相同?!盃睢痹诠艜r只有幾句考語,用以呈諸考功之官,憑之以定謚法。自唐李翱以為“狀”僅憑考語不能定謚法,乃定“狀”亦須敘事,就與“傳”相同?!靶惺觥表殧⑹拢问脚c“傳”雖相同而用處不同。
“碑”原非為個人而作,若秦“嶧山碑”是紀始皇的功績,漢裴岑“紀功碑”是記破西域的事跡,差不多都是關(guān)于國家大事的。就以“廟碑”而論,雖為紀事,也不是純?yōu)榧o事的。只有墓上之碑,才是為個人而作。“碑”、“碣”實質(zhì)是一樣的,只大小長短不同。唐五品以上可用“碑”,六品以下都用“碣”的?!氨怼焙汀氨薄ⅰ绊佟倍疾煌?,沒有大小長短的區(qū)別。說到彼等的內(nèi)質(zhì),“傳”是紀事的,“狀”是考語兼紀事的,“碑”是考語多,后附有韻的銘,間有紀事,也略而不詳。宋以后“碑”和“傳”只有首尾的不同了?!氨怼保魏缶蜎]有“銘”,在漢時有“表記”、“表頌”的不同,“表頌”是有“銘”的。漢以前沒有“墓志”,西晉也很少,東晉以后才多起來。這也因漢人立碑過多,東晉下令禁碑,“墓志”藏在墓內(nèi),比較便當一些。北朝和唐并不禁碑,而墓志很流行:一、官品不及的;二、官品雖大曾經(jīng)犯罪的;三、節(jié)省經(jīng)費的,都以此為便?!澳怪尽钡奈恼拢蠖挤笱芙磺?,沒有什么精采。至很小的事,記述大都用“書事”或“記”等。
單篇論文,在西漢很少,就是《過秦論》也見賈子《新書》中的。東漢漸有短論,延篤《仁孝先后論》可算是首創(chuàng)。晉人好談名理,“論說”乃出。這種論文,須含陸士衡文賦所說“精微流暢”那四字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