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起來,理性主義實際上有兩種。一種我們叫做理論理性主義。理論理性主義的特點是把世界看成是個自身獨立存在的東西,是與思考它的主體相分割的。我隔絕于世界之外來觀察這個世界,思考它是什么結構,思考它的秩序是什么,這就是理論理性主義。另外一種叫實用理性主義,它的主體(思考者、行動者)把自己和這個作為思考對象、實踐對象的世界看成是一體的,這一點很像原始人。這種理性主義不可能成功地思考世界是什么,因為他和世界是一體。主體一思考就說明他自己發(fā)生了變化(從不思考狀態(tài)變成了思考狀態(tài),從這樣思考的狀態(tài)變成了那樣思考的狀態(tài));而主體是世界的一部分,它的變化就是世界的變化,就像人思想的變化就是人的變化一樣。實用理性主義所追求的目標,是自己怎樣行動才能夠得到自己想要的功利。因此,它不去思考“世界是什么”,而是思考“我怎么做才合理,才有利”。
從兩種理性主義的角度,可以更深刻地理解中國與西方各種文化觀念的差異。西方的理論理性主義相信秩序,不僅是科學家相信世界有秩序,存在科學規(guī)律,甚至它的宗教也是如此。在基督教看來,世界都是有秩序的,上帝是創(chuàng)造者,他創(chuàng)造了一個世界,這個世界體現(xiàn)了上帝的理性,因此井井有條,我們后邊還要說到這個問題。中國的實用理性主義不相信世界有固定的秩序,因此也就不注重對世界秩序的探討,只是注重“我應該怎么做”。比如倫理方面,中國人講“仁”、講“理”、講“天”,這件事如果是西方人做,他就首先要做定義,界定什么是“仁”,然后再說怎么實行“仁”。中國人不這樣講,你看《論語》講“仁”,一處一個說法??鬃拥膶W生問什么叫“仁”,孔子一會兒說“克己復禮為仁”,一會兒說“仁者愛人”,一會兒說“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就是仁。他對“仁”不做正面的定義,不關心“仁”到底是什么;他只從實踐的角度說,只關心如何做才對,如何做才是應該的。這就是中國實用理性主義的特點。在法律方面、政治方面也是這樣,不注重法律條文,只注重法律如何實行才能達到預想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