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jīng)李鴻章堅持,英國公使同意由戈登接管常勝軍,戈登也于二月七日在松江正式履任。由此可見,在白齊文事件上,英國的立場,也頗為微妙,英國始終希望在常勝軍中安排一名英國管帶,白齊文劫餉毆官,給了他們一個機會。因此,他們盡管一方面與美國聯(lián)手向中國交涉,另一方面,已急急忙忙派戈登到常勝軍,堵住白齊文復(fù)職之路了。
李鴻章便以此為理由,不奉朝命,迅速把常勝軍的欠餉全部付清,化解了常勝軍嘩變的危機,使戈登順利接任。
白齊文事件的背后,其實糾纏著中國與外國、英國與美國、李鴻章與吳煦等人錯綜復(fù)雜的關(guān)系。
這個一時震驚中外的事件,還有一些余緒。遭到李鴻章拒絕之后,白齊文惱羞成怒,搶了一條輪船,開到蘇州,向慕王譚紹光輸誠,加入太平軍。他的這一舉動,令英、美啞口無言。李鴻章震怒不已,發(fā)出通告,如將白齊文拿獲歸案,不拘生死,賞銀三千兩。
不久白齊文因得不到李秀成重用,又向戈登投降,旋即被美國領(lǐng)事逮捕,押到日本,名為拘禁,實則保護起來。白齊文在日本養(yǎng)傷,傷愈后又潛返中國,再度投靠太平軍。同治四年(1865),白齊文在福建漳州被俘,美國方面要求中國交人,但白齊文在被押往蘇州途中溺斃。尸體運到上海時,已腐爛難辨,人們只能根據(jù)他口里的金牙和身上的傷疤,判斷是白齊文。白齊文到底是意外死亡,還是被中國官方殺死,成為一個不解之謎。
對吳煦、楊坊二人,李鴻章除了讓他們丟官之外,還在金錢上狠狠宰了他們一刀。當初常勝軍準備赴金陵,雇用輪船及添購軍火所費不貲,后來既赴援不成,李鴻章認為這筆銀兩不能開銷稅款,應(yīng)令吳煦、楊坊自行賠補。結(jié)果,吳煦與楊坊各出一半,還清了欠款紋銀三十一萬兩,英洋六萬三千元。同治四年(1865),楊坊郁郁病死;七年后,吳煦亦病死,臨終時,他還在為自己“毀家去官”的遭遇哀嘆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