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再版前言(1)

北京往事 作者:徐名濤


一本書,如同一個人,一條河,或一顆行星,有它必須遵循的宿命,也有藏在宿命里的軌跡,是絢爛還是湮滅,全看它的機緣,《北京往事》難得遇上了好運氣,十年后由作家出版社重版,這完全得益于該書的責任編輯姜琳老師。

關(guān)于《北京往事》,無論是媒體還是我個人都說得太多,我也煩了。但我還是要強調(diào),這次我用一個月時間作了重大修改,有些人物命運的走向幾乎是重寫。如此費勁兒地修改一部舊作,以期其日臻成熟,不只是想不辜負姜老師的知遇之恩,也因為它正像我?guī)啄昵罢f的那樣,原本就是一本過程中的書,寄托著我紛繁的寓意。

別人得知我還在寫作時總一臉不屑:都什么年頭了,還寫什么小說。唯有姜琳老師鄭重地說:你應(yīng)該專門寫作,否則我們少了一位好作家。這也是我在不惑之年后的強烈意愿。長期以來,我一直就像一株奇怪植物,在弄錯的土壤里憑空綻放,枝繁葉茂,花紅柳綠,全然不知依附的土壤經(jīng)不起推敲,隨時會塌陷。

與其說《北京往事》是一部寫抑郁癥的書,不如說它是一本關(guān)于恐懼與愛的書。殘酷而又仁慈。

人是必死的動物。因而人也是無助的。我們除了快樂地過一輩子,別無選擇。

臨終的人渴望天堂。失戀的人渴望解脫。疲憊渴望休憩。寂寞渴望溫暖。恐懼渴望安全。

渴望的二律悖反在于:因為不幸我才渴望,因為渴望也許我會更加不幸,因此渴望本身就是結(jié)果??释裁淳妥兊糜葹殛P(guān)鍵。

安全是快樂的源載體,沒有誰能在戰(zhàn)戰(zhàn)兢兢、患得患失中獲得真正的快樂,一旦你有了恐懼,實際上潘多拉的魔盒就在你心中打開了,你不但遠離了快樂,甚至夢想快樂的能力也會被耗盡。實際上目標明確的恐懼總會有解決的辦法,比如受到歹徒的敲詐威脅時,一旦歹徒被繩之以法,那種擔驚受怕就會隨之消失。最致命的恐懼恰恰是莫名其妙的、不存在的、臆想中的恐懼,它像一條河流潛匿你生命的深處,沒有源頭也沒有方向,卻隨時能奔騰咆哮,折磨得你死去活來。榮格說,人類最大的敵人不在于饑荒、地震、病菌、癌癥等,而在于人類自身。

當然,我們也不要過于悲觀。在希臘神話中,人并不是神——宙斯創(chuàng)造的,而是反抗宙斯的普羅米修斯。這比基督教的創(chuàng)世說更耐人尋味,對今天的我們有更多的啟示。不要害怕,你總會有茅塞頓開、豁然開朗的一天,你的基因、染色體、血型不可改變,但是你的性格是可以塑造的,你對事物的態(tài)度是可以改變的。第一個上太空的蘇聯(lián)英雄加加林在返回地球時受到赫魯曉夫隆重接見,當時他問加加林:你不害怕嗎?加加林回答說:如果我害怕,我在大街上也是不安全的。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