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里也有學習的藝術。對于我們大部分人來說,學習通常意味著知識的積累,大腦像計算機一樣儲存知識,再根據(jù)那些知識去行動。我們講的是完全不同的東西,是不積累的學習。學習意味著對事實有一種洞察。洞察意味著把握例如貪婪的全部含義,領會貪婪的全部本質和結構,對它有深入的洞察,對那個被稱為貪婪的反應有一種整體的理解。當你有了洞察,就不需要再學習,你已經(jīng)超越了它。了解這三個行動——觀察、傾聽和學習——是非常重要的,因為如果你充分把握了這三者的含義,那么當你這么做時,大腦的壓力就會得到了解和清除。而當大腦中沒有空間時,大腦中就會存在壓力。
一切都存在于空間之中——樹木、魚兒、云朵、星辰、鳥兒和人類,他們必須擁有一定的空間才能生存。世界的人口越來越多,空間正變得相當局促。這是顯而易見的事實?;蛟S人類身上的壓力,正是暴力的因素之一,而這些壓力來源于城市或者鄉(xiāng)鎮(zhèn)中的生活空間不足。不過我們的內(nèi)心也幾乎沒有任何空間。也就是說,我們的頭腦被滿滿占據(jù),我們的心如此關注我們自己,關心我們的進步、我們的地位、我們的財富、我們的性、我們的焦慮,正是這些占據(jù)妨礙了空間的存在。我們的整個內(nèi)心世界處于被這種或那種東西不停占據(jù)的狀態(tài),沒有空間;因為沒有空間,所以占據(jù)的壓力變得越來越大,大腦因而受到了越來越嚴重的損傷。只有當你有余暇時,你才能夠學習。但是,當大腦或者心靈被占據(jù)得滿滿的時,你就沒有余暇,所以你從未學到任何新東西。沒有新鮮空氣進來,所以壓力對大腦造成的損害越來越嚴重。這是冥想的問題之一——意識能否擺脫所有壓力,而那意味著要有一顆自由的心。
我們在探究冥想是什么,而不是如何冥想。這是你能想到的最愚蠢的問題——告訴我如何冥想。那意味著你想要一個冥想的體系。對講話者來說,冥想沒有任何體系可言。在冥想中,意志行為必須完全停止。意志是欲望的核心,是欲望的高級形式。我們生活中的所有行為都通過意志來展開:“我要這么做”,“我不可以那么做”,“我要變得偉大”。意志的最核心是野心,是暴力。在日常生活中沒有絲毫意志力的行為,也就是沒有控制,這有沒有可能?
日常生活中的行為,能不能沒有意志力,沒有控制?控制者是欲望的核心,而欲望隨時間發(fā)生各種變化。因此,控制者和被控制者之間始終有沖突。當你按傳統(tǒng)的方式接受了冥想,你會努力去專注,會試圖控制你的思想。在冥想中,如果你想探究到最大的深度和高度,心靈就必須徹底擺脫所有意志力的行為。當有選擇時,意志力的行為就會存在。哪里有選擇,哪里就會有困惑。只有當你困惑時,你才會開始選擇;而當你清晰時,你就不會選擇。所以,選擇、意志和控制并肩而行,阻礙了心靈的徹底自由。這一點非常重要。
另一點是,你認為你特定的意識不同于我的或者別人的意識。是這樣嗎?你的意識包含了灌輸?shù)筋^腦中的所有文化、傳統(tǒng)和你讀過的書,斗爭、沖突、痛苦、困惑、虛榮、傲慢、殘忍、不幸、悲傷、快樂——那一切就是你作為一個印度教徒、一個佛教徒的意識。那么,有沒有可能擺脫這些內(nèi)容?心靈,我們所說的意識,能否擺脫它的內(nèi)容?了解這一點,是非常重要的,不是如何讓意識清空內(nèi)容,而是首先要覺察到它。覺察意味著如實地觀察世界、了解世界,了解樹木、自然、美和丑,覺察到你的鄰居穿什么衣服,同時也覺察到你的內(nèi)心是怎樣的。如果你是如此覺察,在那覺察之中,你就會看到有大量的反應存在,喜歡和不喜歡,可能的懲罰和獎勵。你能否覺察而不帶有任何選擇,無選擇地覺察,只是覺知,而沒有任何選擇、任何偏見?徹底覺察你的意識——即,意識能否覺察它自己?也就是說,思想、你的思維能否覺察到它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