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改變對壓力的看法(2)

自控力——和壓力做朋友:斯坦福大學最實用的心理學課程 作者:凱利·麥格尼格爾


我承認,曾經(jīng)試圖假裝沒有看過這項研究。畢竟這只是一個研究,一個相關性研究而已!研究人員用寬泛的多種因素試圖解釋發(fā)現(xiàn)的結果,包括性別、種族、年齡、教育狀況、收入、工作階層、婚姻狀況、抽煙與否、運動、長期健康狀況和健康保障。這些都無法解釋為什么壓力信念結合壓力水平能夠預測死亡率。然而,實驗中,研究人員沒有操控人們對壓力的信念,所以他們不確定就是信念在殺人。有沒有可能認為壓力有害的人,生活中承受著不同的壓力——確實有害的壓力?又或者他們的個性使然,面對壓力更容易受影響?

然而,這項研究在我腦海里一直揮之不去。自我懷疑的同時,我也嗅到了機遇。我總是告誡斯坦福大學心理系的學生,那些令人振奮的科學發(fā)現(xiàn),正是挑戰(zhàn)自我認知和對世界認知的機會。如今事情降臨在自己頭上,我準備好挑戰(zhàn)自我信念了嗎?

偶然遇到的這個發(fā)現(xiàn)——只有當你認為壓力有害的時候,壓力才有害——給了我重新思考教學內(nèi)容的機會。更進一步的是,它發(fā)出邀請,讓我重新思考人與壓力的關系。我會抓住這個機會嗎?還是將這項研究束之高閣,繼續(xù)視壓力為敵,斗爭下去?

作為一名健康心理學家,培訓課堂上的兩件事情使得我對下列想法保持了開放態(tài)度:

第一,如何看待壓力至關重要;

第二,告訴人們“壓力會殺死你”可能帶來意外的后果。

首先,我已經(jīng)意識到,某些信念會影響壽命。例如,對于變老持積極態(tài)度的人,比那些對變老持消極想象的人活得長。耶魯大學研究人員曾經(jīng)做過一項經(jīng)典研究,對一群中年人跟蹤了20年。那些中年時對變老持積極態(tài)度的人,比那些持消極觀點的研究對象,平均多活了7.6年。把這個數(shù)字更具體化解釋一下,那就是:許多我們認為會明顯對健康起重要作用的因素,諸如規(guī)律鍛煉、不吸煙、保持健康的血壓和心血管水平,平均來說,會延長人差不多4年的壽命。

另一個會影響壽命的信念方面的例子和信任有關,那些認為他人可信的人活得更久。在杜克大學做的一項為期15年的研究中,一群超過55歲的受訪者中,60%認為他人可信的人,在項目結束時還活著。與此呈鮮明對比,60%對人性持懷疑態(tài)度的受訪者已經(jīng)去世了。

諸如此類的發(fā)現(xiàn)使我堅信,當涉及健康和壽命時,有些信念至關重要。而我不知道的是,如何看待壓力,是不是其中一項。

第二個促使我愿意承認可能在壓力方面犯了錯的原因是,我所知道的健康運動的歷史。如果告訴人們壓力會殺死他們是個壞的策略,那也不會是公共健康領域里第一次策略和結果背道而馳。有些最常用的鼓勵健康行為的方法,后來都被證明與專業(yè)人員的期望恰恰相反。

舉例來說,與醫(yī)生交流時,我有時會請他們預測煙盒上印制警示圖片的效果。通常來說,醫(yī)生認為圖片會降低吸煙者對香煙的渴望,并促使其戒煙。但研究表明,警示的結果往往適得其反。特別駭人的圖片(比如肺癌患者在病床上奄奄一息)實際上會增加吸煙者對香煙的渴望。原因?圖片引發(fā)了恐懼,還有比抽煙更好的平復情緒的方法嗎?醫(yī)生推斷恐懼會激發(fā)行為改變,但恰恰相反,它只激發(fā)了逃避糟糕情緒的渴望。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