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卻并不擔心。此次蜀軍在斜谷南口儲備了三年之糧,又動用了木牛流馬穿越斜谷,大省人力。同時,斜谷之內(nèi)遍布蜀軍的存糧邸閣,糧食問題一時半會兒還不會困擾蜀軍。
但是,如果就此相持下去,肯定不是上策。時間進入到五月,諸葛亮得到消息:孫權進犯曹魏的三路大軍,在滿寵神勇發(fā)揮之下,已經(jīng)受挫撤軍。諸葛亮更添憂愁,如此一來曹魏便可全力對付西線戰(zhàn)事,難道此番北伐又要成虛話?
諸葛亮至此,已經(jīng)五次主動伐魏,而進展甚微。諸葛亮今年已經(jīng)五十四歲,人生還有幾個年頭可以揮霍?
諸葛亮深感,隨著年紀的增長,自己已經(jīng)度過了人生的黃金時期。當年的智計百出、鬼神莫測,如今只剩下小心謹慎、事必躬親。隨著創(chuàng)造力的衰退,打仗越來越循規(guī)蹈矩,欠缺想象力,自己這些年來一直都是靠著謹慎和勤政,來支撐這十萬大軍,維持蜀漢政權的良性運轉(zhuǎn)的??!
諸葛亮不禁思念起劉備時代來。當年,先主雄才偉略,更兼有法正、龐統(tǒng)運籌帷幄,關、張、馬、黃、趙征戰(zhàn)沙場,自己只需足兵足食,何等輕松和揮灑自如!
現(xiàn)在,故人零落,自己一身而兼多職,既沒有得力的助手分憂,對手又都是那么強大。無論曹真、張郃還是司馬懿,甚至連小小的郭淮、郝昭竟也給自己制造了不小的麻煩。
唉,老了。
洛陽,曹叡得知前線擊退了孫權,大感欣慰。群臣借機請求御駕親臨長安,坐鎮(zhèn)關中以統(tǒng)一指揮抗蜀第一線的戰(zhàn)斗。曹叡擺擺手:“孫權逃跑,諸葛亮喪膽。司馬仲達足以應付蜀軍,朕無憂矣?!?/p>
曹叡已經(jīng)深切理解了司馬懿的防御戰(zhàn)略,并不像歷史上的那些草包皇帝一樣拍大腿決策下令出擊,而是給司馬懿寫了一封信以示支持:“但堅壁拒守以挫其鋒,彼進不得志,退無與戰(zhàn),久停則糧盡,擄略無所獲,則必走。走則追之,全勝之道也?!?/p>
司馬懿接到曹叡的最高指示,會心一笑,堅定了貫徹防御戰(zhàn)略的信心。
諸葛亮的處境更加窘迫了。大軍屯留五丈原,進不得進,退不甘心。他現(xiàn)在明白了十幾年前曹操在漢中那句“雞肋”的用意。
諸葛亮開始盤算破敵之策:魏軍之所以堅守不出,是誤以為我軍沒糧,所以自信我軍挨不了幾天必將撤退;而我軍實際上已經(jīng)有糧食了,足以與之對峙。但是如此長相對峙,戰(zhàn)局將更加被動。如何才能讓魏軍知道我軍根本不缺糧食,從而在心理上摧破其堅守戰(zhàn)略使其主動出擊?
諸葛亮終于想到了辦法。此法乃是諸葛亮的最后殺招。
司馬懿深溝高壘,堅守不出。
但他也有點兒意外,諸葛亮此次出兵,居然至今還沒有要退的跡象。上次蜀軍圍困陳倉,二十多天就吃完糧食撤退了,如今快好幾個月了居然仍在堅挺。司馬懿想象不出,諸葛亮究竟使用了什么辦法,使得糧食問題一再緩解。
但是,你的運糧能力再強,也總有耗盡的時候。我只要死守渭南,讓你進無可據(jù),你自然就只能和上次一樣乖乖撤退了。
司馬懿忽然得到新消息,這個消息令司馬懿大吃一驚,不得不重新開始審視自己的防御戰(zhàn)略。
消息是:蜀軍開始在五丈原一帶屯田,有久留之計!
屯田,是漢末三國時期采用的老辦法,以民屯、軍屯來解決部隊的糧食問題。論起屯田,曹操乃是老手,司馬懿對此再熟悉不過。蜀軍居然在五丈原屯田!現(xiàn)在已經(jīng)進入夏季,現(xiàn)在屯田,下次稻麥成熟起碼要來年夏天。難道諸葛亮打算在這五丈原上待一年嗎?
這次輪到司馬懿坐不住了。
司馬懿清楚,諸葛亮之所以屢屢出兵又屢屢無功而返,正是因為被秦嶺阻隔,難以運兵運糧。如果諸葛亮在五丈原屯田,在秦嶺之北、我大魏的疆域內(nèi)開辟出一片根據(jù)地,將來無論軍隊演習還是種糧都在這里,那就可以一舉解決困擾蜀軍的老大難題。
怎么辦?繼續(xù)奉行防御戰(zhàn)略龜縮在渭南大營坐視諸葛亮屯田建立起扎實的根據(jù)地,還是出兵打擊以挫敗其久留之計?
司馬懿猶豫不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