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不是你付出了努力,就會得到想要的結果(1)

我從來不信,這世間會無路可走 作者:木子玲


有些事不去做,你的夢想就永遠不會實現(xiàn)。失敗了,宅在家里,只會讓你變得愈發(fā)懶惰、麻木、不思進取,直至將生命的活力消耗殆盡。

其實,你差的只是那么一點點,只要你愿意去努力,并一直堅持下去,相信命運終會給你想要的驚喜。

從小到大,媽媽常在我耳邊念叨的一句話就是:“你看隔壁的孩子,小小年紀就拿了不少市里的獎項,再看看你,整天就知道看閑書……”大體的意思就是隔壁家的孩子怎么好,要我向他看齊。那時的我,恨透了“隔壁家的孩子”。

我理解媽媽的良苦用心,她希望我向優(yōu)秀的人看齊,從而也變得優(yōu)秀。為此,她還專門將隔壁家的孩子請到家里來,好讓我學學人家。奈何我只對閑書和動漫感興趣,所以我們基本沒有學習上的交流,辜負了媽媽的一片苦心。

上了大學以后,我依舊整天看些與專業(yè)無關的閑書,一副不思進取的樣子。所以,每逢過節(jié)回家,媽媽依舊把“隔壁家的孩子”掛在嘴邊,說人家大一就拿了學校的獎學金,大二利用寒暑假的時間去參加社會實踐,連學費都掙夠了。

每次媽媽說起這些事,我都會不以為意地撇撇嘴。他是很厲害,可是跟我有什么關系?任媽媽如何說,我還是不以為意,繼續(xù)看我的動漫和閑書。

一天,一個編輯看到我在空間里用文言文寫的文章后聯(lián)系我,問我會不會翻譯文言文,而這正是我擅長的。編輯給我發(fā)來一段文字,讓我試著翻譯了一下,我很快就翻譯好了。對方看后很滿意,隨即向我要了地址,要給我寄合同。當收到合同時,我發(fā)現(xiàn)自己竟然能靠翻譯掙夠學費了。

放假時我興沖沖地將出版合同拿給媽媽看,她也終于破天荒地表揚了我兩句。正當我沾沾自喜時,她又如往常那樣,說隔壁家的孩子已經開始找工作了,工資相當可觀云云。聽得我氣不打一處來:“媽媽,我才是你親生的呀!你怎么總覺得別人家的孩子好?”

再次回家時,我把自己翻譯的書帶了回來,媽媽看到后笑得合不攏嘴,而她習慣性要說的“隔壁家的孩子”,卻久未提及,我感到十分詫異。后來才知道,原來隔壁家的孩子在單位受了打擊,辭職回家了。

很快我進入實習期,常常加班到很晚,有時忙起來,甚至連飯也顧不上吃,幾個月下來,竟瘦了好幾斤。過年回家,媽媽見到我消瘦的面容,不由兩眼一紅,抱著我,問我想不想留在家里,只要我開個實習證明,就可以不回去上班了。

我說:“現(xiàn)在只是實習,如果這點累我都扛不下來,真的踏入社會該怎么辦?”

沒想到她卻說:“大不了跟隔壁誰誰的媽媽一樣,我養(yǎng)你一輩子?!?/p>

我這才知道,隔壁家的孩子自從辭職回家之后,就再也沒有出去過。有一天他來我家串門,詢問我實習的情況,臨走時,我忍不住對他說了藏在心里的話:“每個人都會遇到這樣或那樣的事情,回家療傷我可以理解,但是一直宅在家里,是不可能真正地療好內在的傷的!只有跌倒了再起來,再走出去,才有可能變得更加堅強……”

他卻說:“你還小,很多東西都不懂?!比缓缶妥吡?。

我愣在原地,我還小嗎?

很快實習期順利結束,回到學校,大家都湊在一起紛紛傾訴著社會體驗。我這才知道大家的境遇其實都差不多,無非是拿著微薄的薪水,做著繁雜的工作,心里都很委屈。

以前的我們,遇到一點不順心的事就難過。等到踏入社會才發(fā)現(xiàn),其實真正使我們難過的,并不是那些不順心的事情,而是我們對自己的不滿意。

我忽然同情起隔壁家的孩子,他之所以成了現(xiàn)在的樣子,是因為之前的他似乎總是很優(yōu)秀:從小到大,學習一直名列前茅,是老師眼中的好學生,鄰居眼中的好榜樣,家長眼中的好孩子,孩子眼中的傳奇……身上的光環(huán)實在太多太多,他已經習慣了被當成一個優(yōu)秀的人。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