拋開“統(tǒng)”“獨”之類的政治不談,我對馬英九的好感還出于一個根本原因,即他對中國人、中國文化的認同。2009年清明節(jié),馬英九成為第一個參加祭祀黃帝大典的臺灣地區(qū)領導人。比起數(shù)祖忘典的陳水扁之流,馬英九讓人覺得頗有人情味。
作為一個中國人,都會為海峽兩岸關系的改善而歡呼。2008年底,馬英九領導下的臺灣當局打破60多年的隔閡,決定與大陸恢復“三通”,這對兩岸的經(jīng)濟、社會、文化交流和人員往來提供了極大方便,非常人性化。這也是我對他有好感的一個重要原因。
在與“小馬哥”見面的前一年,時任中國國民黨主席連戰(zhàn)展開“破冰之旅”訪問大陸,中共中央總書記胡錦濤與其會晤,兩位領導人的歷史性握手載入史冊。
當時,歐盟方面并沒有主動表態(tài),我按捺不住,在歐盟委員會的例行發(fā)布會上發(fā)出提問。歐盟委員會負責對外關系事務的發(fā)言人埃瑪·愛德溫表示,歐盟委員會一直期望海峽兩岸的緊張關系能通過對話方式得以解決,對話是解決兩岸關系最好的辦法,“現(xiàn)在對話已經(jīng)開始了,我們歡迎這個會晤,關注這個會晤”。她說,歐盟歡迎這第一步,希望這不是故事的全部;歐盟委員會對于兩岸關系的立場是一貫的,那就是堅持一個中國原則,鼓勵海峽兩岸通過和平手段改善關系;歐盟委員會歡迎一切有利于兩岸關系發(fā)展的努力。
緊接著,我打電話給歐盟負責外交與安全政策的高級代表索拉納的首席發(fā)言人克里斯蒂納,她也表示,歐盟理事會正關注著這個歷史性的會晤。
和馬英九這次見面后,我一直關注他的動向,尤其是他走出“公務機要費案”的陰影,順利高票當選了臺灣地區(qū)領導人。不過,此后未再采訪到他。一道淺淺的海峽分隔了大陸和臺灣,我不知道還有沒有機會與其“零距離”。我更希望“小馬哥”有一天能夠跨越海峽,與大陸領導人實現(xiàn)永載史冊的歷史性握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