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自身修持清凈超脫(2)

弘一法師贈你的七部人生禪卷 作者:舒硯


佛陀便告訴她:“羅西尼,你之所以會患上這可怕的麻風病,是因為前世因嗔恚犯下了惡行,報應顯示在了今生。你前世是巴拉納西國的王后,因為嫉妒國王對一名舞姬寵愛有加,心胸狹隘不能控制,就命人把癢粉撒在這名舞姬的床上。然后你召見了舞姬,裝作對她開玩笑的樣子,往她身上撒了許多癢粉,這使得舞姬全身奇癢無比。她覺得難受只得趕緊回到自己的房間,沒料到床上有更加多的癢粉,她變得更加痛苦……正是因為惡行,你今世才得了麻風病啊?!?/p>

佛陀就此機會對眾人開示道:“對待他人不應心胸狹隘,切勿因為憤怒而作出一些愚癡的行為,更不要對他人懷有嫉妒與敵意?!?/p>

隨后他誦出了一段佛偈:舍棄于忿怒,除滅于我慢,解脫一切縛,不執(zhí)著名色,彼無一物者,苦不能相隨。

聽了佛陀的話之后,很多人都證得了初果,公主也是如此。同時,公主的麻風病也瞬時好了,皮膚變得光滑白皙,容貌恢復了過去的光彩照人。

私心太重,與他人的關系不和諧,會導致痛苦和煩惱的產生;嫉妒怨恨,不懂得清凈超然,會導致內心被外物所束縛。

因而弘一法師常常說,人應當學會自處超然,如此才可以從物質的欲望中解脫出來,并在與人相處時多一些忍耐、包容、坦然、淡泊。

超然一方面指的是人高超出眾的品德,另一方面還包含著離塵脫俗的意思。離塵脫俗并非說的是必須與世隔絕,而是說一個人自己要修持,要清凈超脫,盡量不要被物欲所牽累、束縛了。古人有句話說得極妙:淡泊以明志,寧靜以致遠——這便指出了超然的含義。

自身修持提高起來絕非易事,但真正要做起來、說起來就是從改變自己的心態(tài)開始。每個人的人生不過短短數(shù)十年,有長壽者可達百年,那是前世修來的福氣,也在于其自身善于修養(yǎng)身心,才能使得身心健康。長壽之人的心態(tài)一般都是極好的,每天快樂生活,從不郁郁寡歡,也無非是凡事想得開一點,凡事看得淡一點,也就不會被外物的不良之氣所影響。

在生活中每個人都難免會遇到令人不高興或是憤怒的事,這時不如多學學彌勒菩薩的肚量,多學學法師的超然,多體悟什么是內心的平穩(wěn)和安靜,讓自己的不快之氣在不知不覺中就消散過去,把心靈的通道拓寬一些。

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幸運或者不幸,待人多和藹友善,摒棄狹隘的私心,誰都有可能抵達清凈超然的境界。

許多人的痛苦煩惱都來自于與他人的關系不和諧,如果與大部分人都相處不好,應該是你自身的問題較多。

人因為有私心情欲,所以才會有嫉妒、怨恨、厭惡等心理狀態(tài)的出現(xiàn),如果私心輕一些,多關愛別人一些,多站在他人的角度考慮一些,我們的執(zhí)念與困惑會消減很多。

對人寬厚,就是對自己寬厚。

如果世上的所有人都不愿理解別人,與他人相處時只想到自己,那么矛盾、爭端、戰(zhàn)爭便無法避免。有時,我們只需要多創(chuàng)造一次溝通的機會,多給對方一點改正的空間。

想一想,我們是否能夠誠實地面對自己,我們是不是對自己的愛超過了對父母、兄弟、姐妹、朋友的愛?如果是這樣,你還有什么道理說別人待你不夠好。

人不應該自私地只愛自己,這樣的私心與執(zhí)著正是諸多矛盾的根源,導致我們不能平等寬厚地去對待身邊的人和物,甚至對于我們最重要的親人,也不能付出真心實意。這是危險的品性,遲早會傷人害己。

與人相處時,我們要盡量尊重別人,接納別人,敞開心扉去包容別人,不要只著眼于自己來思考,如此可使我們的生命喜樂、人生美好。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