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我上小學的第一篇作文是《你長大了干什么》。我寫道:“長大了,我要當作家。 ”班里的男同學說我“胡謅白咧”,女同學說我是“白日做夢”,老師說我懷有當作家的夢想。
為了實現夢想,我酷愛讀書。尤其愛讀我國章回體小說大師張恨水先生的作品,將他創(chuàng)作的《啼笑因緣》當作我學習寫作的范本反復拜讀,竟將一本《啼笑因緣》給翻閱拜讀“爛”了——書皺了,字里行間畫滿了鉛筆的、鋼筆的、紅藍鉛筆的道道。我又買了一冊,繼續(xù)拜讀。在閱讀過程中,我仿佛看到了書中主人公樊家樹在天橋露天書場邊歪靠古柏,聽大鼓妞沈鳳喜唱《黛玉悲秋》;我仿佛看到了手握兵權、欺男霸女的劉將軍手拿一根細藤馬鞭子,對被他霸占、蹂躪和玩弄的鼓書藝人沈鳳喜大喝一聲:“今天我非打死你這賤東西!”我仿佛聽到鞭子響了一聲,鳳喜一聲“哎呦”,嚎啕大哭起來。頃刻之間,鞭子聲、哭聲、嚷聲、罵聲和雜物落地的撞擊聲,鬧成了一片……恨水先生的描寫十分生動,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反復拜讀間,我也產生了寫小說的沖動和靈感。
恨水先生當年在和平門外南新華街的益世報館供職,擔任該報的文藝版主編。每得閑暇,便約二三好友或獨自去天橋合意軒聽大鼓書,去福海居等茶館聽評書,在熙熙攘攘的游人中觀察了解形形色色的藝人和游客。先生的《啼笑因緣》就是在這種情況下創(chuàng)作而成的。
命運使然,1964年,我被分配到天橋信托商店當售貨員——既賣舊貨,也賣破爛。幸運的是,我在賣破爛的同時,也有了“拾寶”的良機——像恨水先生那樣,觀察、了解天橋的藝人、練把式的和開估衣鋪、擺小攤的販子;幸運的是,我與武功爐火純青的朱氏三杰——朱國良、朱國全、朱國勛成為好友;幸運的是,我與身懷耍中幡絕技,在跤場上以迅猛見長,素有“快跤滿”稱號的滿寶珍親如兄弟;幸運的是,我成了“天橋十八獄”——住了18戶異常貧苦人家的大雜院的??汀?/p>
正面人物的素材好搜集,反面人物的素材搜集起來頗費周折。舊天橋是流氓、地痞、惡霸、地頭蛇群魔亂舞、橫行無忌的地方。多年來,我比較翔實地搜集到假善人孫鴻亮、東霸天張八、西霸天福六、南霸天孫五、北霸天劉翔亭及“天橋五虎”等28個魑魅魍魎的罪惡事實。我利用在天橋信托商店當十年售貨員的業(yè)余時間,搜集、了解、思考舊天橋的五行八作、方方面面的素材——文字資料、史料(包括少數實物),上千萬字,可裝滿一麻袋。在這個基礎上,我決定寫以解放前夕的天橋為背景的小說《天橋演義》。
1987年6月,北京紫禁城出版社出版了我的第一部章回體小說《天橋演義》。1991年3月,我于北京燕山出版社出版了第二部章回體小說《大柵欄演義》。1991年10月,我參加了中國作家協會。至此,我的作家夢想實現了。
1984年1月7日,我開始寫自己的處女作《天橋演義》時,40歲。2014年1月8日,我與朝華出版社簽訂了再版《天橋演義》的合同,71歲。31年啊,彈指一瞬間。此時此刻,回顧我實現當作家夢想的歷程,怦然心動,權為序。
沈家和
2015年5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