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1)

大流向 作者:徐歌


一江的紅火,映照著滿城的繁華。

沒有誰不會認為,這樣的榮景一定能像江水般綿綿不絕地流淌延續(xù)下去;更沒有誰能知道,其實“主掌”興衰的那一雙“造化之手”,已悄然出現。

但是,大江知道這一切。

因為,興衰的轉化,正是這條江開始的。

1994年盛夏的那場大洪水,被普遍認為是梧州航運總公司從巔峰狀態(tài)跌落的一個時間刻度。

的確,1994年是梧州航運業(yè)從興旺走向衰微的一條時間分界線。

不過這樣的興衰變化,其內在的根由,顯然并非是來了一場洪水那么簡單。江水流日夜,時代的車輪也在飛速向前,看車轍過處,時移勢遷,迥非舊觀。

就在1994年,全長400公里的南寧至梧州二級公路建成通車。

這一條當時區(qū)內等級最高、幾乎是“緊貼”著西江航運干線而橫貫廣西南部的現代化公路的“橫空出世”,在交通運輸格局方面,足以動搖盛極一時的航運業(yè)的地位。

那一年,梧州市港口吞吐量不足90萬噸。

而在此之前,梧州航運總公司有時一天的運輸發(fā)送單就達1萬噸以上,港口的年吞吐量都是穩(wěn)定在數百萬噸的量級。

梧州的港航行業(yè),似乎是在“一夜之間”,就從興旺紅火,變?yōu)槭挆l冷清。

從根本上影響梧州航運業(yè)發(fā)展軌跡的,當然還有許多外部因素。

1995年10月27日,國務院批復貴港市升格為地級市,轄港北區(qū)、港南區(qū)、覃塘區(qū)、平南縣和代管桂平市。

在當時,梧州航運總公司的運力主要就是面向包括原玉林、梧州地區(qū)在內的區(qū)域內貿與外貿的貨物運輸。位于羅泊灣上的港務所,原屬于梧州航運總公司,這時也被劃了出去。

更重要的是,隨著運輸市場的放開,以新成立的貴港市個體民營船務企業(yè)為代表的新興水運力量,以其靈活的經營方式,對仍舊處在計劃經濟運行模式的梧州航運總公司,同樣造成了巨大沖擊。

在改革開放的大環(huán)境下,我國的外貿體制也進行了相應的調整,西江沿線開始陸續(xù)增設通關口岸,梧州作為全區(qū)唯一水路口岸的重要優(yōu)勢,也在逐步失去。

諸多因素的疊加,終使曾經如此輝煌的梧州航運總公司業(yè)績開始一落千丈,后來甚至到了舉步維艱的地步。

先是西江長途客運消失在梧州人的視線下,接著貨運的風光歷史也似乎走到了盡頭。梧州航運總公司的客船最先被轉讓出去,后來數百艘貨船也統(tǒng)統(tǒng)被賣掉。

在此嚴峻的形勢下,梧州市政府采取股份合作、聯合、兼并等多種形式,對國有、集體水運企業(yè)進行大力度的改制重組,一些資質、信譽差的企業(yè)因此被淘汰出局。就這樣,廣西曾經的水運企業(yè)“巨無霸”——國營梧州航運總公司,也在改制后取消了貨運業(yè)務,退出水運市場……

西江,梧州的財富之源、性靈所系。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