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下午,在地震發(fā)生前的一刻,我就坐在這窗邊。
什么都沒感覺到呢,窗外就是湖,湖水安靜得仿同連時間都能一齊過濾進去……可是,在幾千里外的四川,卻已山河變色,地動山搖。
昨夜,繼續(xù)瀏覽有關(guān)汶川的帖子。心里沉極了。沉極了的。
然后擁著腦門兒睡去,發(fā)現(xiàn)自己在這一刻原來是這樣依戀著她。
作為母親,只要有腦門兒在,只要她好,我愿向全世界妥協(xié)、投降。
想起那些失去孩子的母親,心里就流血。真不知道她們接下來的人生究竟要怎樣度過……堅強,往往是殘酷的新解。那份獨自去捱的人生,在我這兒,比地震還要痛十倍。
還有那些在這次災難中失去肢體的孩子……余震是一點一點減少的,余痛卻剛好相反。我相信最痛的那一刻還沒有真正到來,現(xiàn)在還都懵著呢,混混沌沌的,被大悲傷擊中的時候,整個人都是呆呆傻傻的……只等一切塵埃落定之后,真正的痛,才開始起步抬頭。
如果我的懷抱足夠大就好了,可以把所有受驚嚇的生靈通通攬進懷里。當然這其中,也包括我自己。
看一盤小花在自己手中壯大蔥郁起來,是很難不去生出依戀和感情的。
這依戀和感情,就像我對腦門兒,因為她,你必須挺直起腰來,因為她的生命依存于你,你不行,它也就完了。
這些天,我也在靠這些花花草草來麻醉自己,每天和它們對話,當清水滲進花土里,一股來自草木與泥土的清香就會撲面而來……深深吸上一口,終于感知到些微生命的喜悅和幸福。
這一點點些微,彌足珍貴,星火燎原。
再奢侈一點,可以把孩子們帶到藍天碧海白云朵朵的地方,讓他們在這樣一個所在去痛哭、去療傷、去平復。這也是我一個好朋友說出來的法子。
好在海南已經(jīng)迎接了89名地震孤兒過去,很多孩子都是第一次看到海,眼睛里有平時看不到的興奮……因為在他們幼小的年紀,已經(jīng)遭遇了太多的離散和傷痛,所以作為大人的我們,當然有責任把這世上最美最好的景致以及最真最濃的情感奉獻出來。這次地震中的每一個孩子,想來都已經(jīng)把人生中該嘗的苦集中嘗過了。后面,總該輪到甜了吧。
無論是藍天白云、還是流動圖書館、又或者花籽計劃,其實所要表達和傳遞的都是一種生的信息。生,是最沒道理的事,毫無道理,沒的選擇。
活下去吧,盡管這是最為艱難的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