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樂觀主義是主潮流(3)

WOOP思維心理學:開啟夢想與成功的秘密 作者:加布里埃爾·厄廷根


這種對樂觀心態(tài)的崇拜由來已久,也并非美國人的“專利”。在全世界的文學作品里,樂觀都是主旋律,比如——馬可·奧勒留[譯注:Marcus Aurelius(121~180),羅馬帝國最偉大的皇帝之一,于161年至180年在位。他不但是一個很有智慧的君主,同時也是一個很有成就的思想家,著有《沉思錄》]所說的“關(guān)注生活的美好”。塞繆爾·約翰遜(譯注:Samuel Johnson,18世紀英國作家、批評家)說:“養(yǎng)成凡事往好處看的習慣,比一年賺1000英鎊還有價值?!边€有如蘇斯博士(譯注:Dr. Seuss,20 世紀最卓越的兒童文學家、教育學家),他說:“當大任降臨,別擔心,別焦躁。順著走下去,你也會開始踏上光明大道(譯注:出自繪本《噢,你將去的地方》)。”但古往今來,似乎美國人更喜歡用樂觀的心態(tài)看待前景。艾森豪威爾總統(tǒng)就說過:“悲觀是打不贏仗的?!辈槔怼ぷ縿e林(譯注:著名演員、導演、編劇)同樣傾向于保持樂觀心態(tài),他說:“低著頭永遠看不到彩虹?!睒酚^的信念源自一個簡單的共識:著眼于美好的未來,我們就能全力以赴、堅持到底。而要著眼于未來,積極的心態(tài)就是必需的。因為,除此之外還能怎樣呢?難不成只想著自己是多么悲慘、多么不幸?這種想法有什么用?所以,我們就在網(wǎng)絡(luò)上、在T恤衫上隨處可見這樣的箴言——“心想事成”。

正因為樂觀主義如此強勢,所以,有時候在組織、單位里哪怕發(fā)表一點點消極的觀點都是很有風險的。如果身在工作場合的你充當了“現(xiàn)實主義者”的角色,別人就會把你看作“衰神”或“掃把星”。影視制片人往往不敢把悲劇作為主題,不敢給作品加上消極色彩的結(jié)尾,就是害怕如此一來其作品就變得“陰暗”而失去觀眾。連娛樂界都如此了,試想一下,哪個政客還有膽子質(zhì)疑國家社會的美好前景,或膽敢與久已流傳的樂觀態(tài)度決裂呢?

我是德國人,在不算年輕的歲數(shù)來到了美國,當時就立刻被一件事震住了:美國人對積極心態(tài)的推崇程度遠高于歐洲人。在德國,要是你問某個人最近過得怎么樣,對方往往會實話實說,如“我昨天晚上睡得不好”,或“我家的小狗生病了,我心里很煩”。而在美國,我發(fā)現(xiàn)大家常常是回答“挺好的”,即便他們有煩心事也是如此。我還發(fā)現(xiàn),若是有人違反了樂觀主義的潛規(guī)則,周圍人就會表現(xiàn)出反感。1986年我在費城賓夕法尼亞大學從事博士后研究工作的時候,一位教授就跟我說,她曾在一次教職員會議上提到了自己生活中的一些艱辛,她的同事們聽到之后就對她非常不滿,因為她在工作場合表現(xiàn)得太“消極”。他們的意思是,她不應該把自己的煩心事表露出來,這樣才不會影響到別人。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