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生而為此(3)

一路向你 作者:采采卷耳


長大之后再次遇到廖長寧,我十八歲。

當時,我剛從老家浙北的一個小鎮(zhèn)考到B市那所全國最好同時也是廖長寧母校的大學讀書,又恰好趕上學校的百年校慶。

我跟同宿舍的莫曉楠一起進了經管院學生會宣傳部做干事,所以對校慶期間學校組織的活動多有參與。B大名校友遍布天下,這次校慶各個院系都安排了許多場名人講座,幾乎每天都有,從各界精英到財富領袖,你方唱罷我登場,食堂內沸反盈天的討論也變成了那些牛氣校友的花邊八卦。

學校為了顯示對這次校慶的重視,前不久剛剛在校園電子工程樓前豎立了一塊高清的LED大屏,那條路是我跟莫曉楠從食堂回宿舍的必經之路。那天午飯過后,我們剛走到那里,屏幕突然亮了,我們被這突兀的變故嚇了一跳,盯著屏幕立在原地。大屏幕播放的是關于廖長寧的一段剪輯。

廖長寧。

這個名字我曾經許多次在搜索引擎中輸入過,他和他手中的遠達科技幾乎已經成為B大經濟管理學院及電子工程學院所有教授口中最津津樂道的傳奇案例之一。

廖長寧從白手起家做到行業(yè)翹楚僅僅只用了八年時間,靠滾雪球似的發(fā)展積累了雄厚資本,實現(xiàn)了電子科技發(fā)展史上的許多不可能。

他十七歲考入B大電子工程學院,半年后獲得一筆兩百萬的風險投資創(chuàng)立了遠達信息。

當時,國內智能裝備制造企業(yè)信息化總體水平普遍較低,廖長寧通過介入業(yè)界龍頭西開電氣并成功操作完成其全產業(yè)鏈信息化建設的項目,幫助其解決了一系列迫在眉睫的問題,實現(xiàn)了其從傳統(tǒng)制造到數(shù)字化制造的華麗轉型。

旗開得勝,遠達信息幾乎是在以一種匪夷所思的速度迅速壯大,資產規(guī)模在三年內翻了好幾番。廖長寧畢業(yè)前夕,遠達信息完成對德國WIRTH智能裝備知識產權的收購,之后通過一系列的并購重組,在美國納斯達克借殼掛牌上市,上市當天即超額十多倍認購。在一片歌舞升平的盛況之中,遠達科技集團正式成立。

而我們,正是這段輝煌歷程的見證者。過去在我們腳下沉淀,現(xiàn)在在我們眼中凝固,勇敢向前跨一步,美好未來近在咫尺。毋庸置疑,大家看了宣傳片都很受鼓舞,精神為之一振,恨不得立刻投入熱火朝天的工作中,大干一場轟轟烈烈的事業(yè)。

早就有男生吹起口哨驚嘆于美國大片似的制作效果,莫曉楠激動得幾乎要跳起來,大叫道:“天哪,好帥好帥啊,我如果畢業(yè)能進遠達就圓滿了!”

換幀之間,我看到一閃而過的廖長寧的鏡頭,是某個電視臺的采訪,他太適合深黑正裝,穿著白襯衫,沒有系領帶。

我反而沒有想象中會有的失態(tài)。

或許是因為,當時我已經把畢業(yè)以后進遠達科技總部的頂層設計部門當成了理所當然要完成的事情,所以反倒平靜了。

那時,廖長寧于我來講,就像是夜空中漫天耀眼的銀河,可以仰望,可以驚嘆,但是不會有交集。我很清楚道阻且長,但那時的我還年輕,而且篤定我可以走到他身邊。那是一種很唯心主義的直覺,并非是偶然的沖動,而是源于我對自己所做之事有多大的決心和堅定的執(zhí)行力。

我的心底甚至會有隱隱竊喜,覺得命運似乎是偏愛我的,至少可以提前幾年與廖長寧打個照面。當時我并不能明白,其實人生的跡遇就如蝴蝶效應——南美的一只蝴蝶揮了揮翅膀,引起了德克薩斯的一場風暴,初始條件設定的微小改變會帶來人生系統(tǒng)中翻天覆地的巨大變化。

我們的提前相遇,就如蝴蝶揮動了翅膀。

我抬頭看了眼午后陽光下的LED屏中不厭其煩地重播著的遠達科技的宣傳片,突然心頭升起一種豪氣干云的感覺,我笑了笑。

無妨,來日方長。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