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王景春:禮行(1)

我從新疆來2:我從哪里來 作者:庫爾班江·賽買提


王景春

我父親是1964年當(dāng)兵到新疆的,在烏魯木齊。我媽是一九五幾年,很小的時候,跟著我姥爺?shù)叫陆?969年,父親已經(jīng)在自治區(qū)人民政府當(dāng)秘書了,就在那一年,在塔城有寶島戰(zhàn)役。都說老一輩人,特別是軍人,對祖國,對自己所服務(wù)的單位,有一種特別強烈的責(zé)任感和使命感。那一年,他堅決要去邊防一線,寫了封申請就去了,去的是最苦的紅山嘴邊防站。這個邊防站也是全軍有名的,每年大雪封山的時間都在8個月以上,上下山都特別苦。他們要先開車開到喇嘛昭,然后換馬,騎到席丹河大壩,從那兒踩滑雪板上去。就在這樣一個艱苦的地方,我父親待了17年。

那個時候,大家都是一個共體,是一樣的思想,一樣的意識,即便有個體的思想存在,也還是服從于共體之下?,F(xiàn)在大家都是個體了,大家都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的表達(dá)、自己的意識和判斷,但在那個年代是沒有的。

我生在阿勒泰,也是在阿勒泰長大。這里哈薩克族人很多,蒙古族也不少,維吾爾族相對少一點,還有回族的伯伯們。院子里少數(shù)民族多得很,我爸的性格也是比較開放,拜把子的兄弟就是個維吾爾族人,后來他兄弟的兒子和我也成了結(jié)拜兄弟。我爸的這些穆斯林朋友一到過年都互相拜年,漢族的春節(jié)他們來我家,那時候沒有在外面吃飯的,都在家,吃飯、喝酒、玩兒,習(xí)以為常。

我爸在阿勒泰有很多朋友,哪一個民族都有,我家隨時會有司令員來下象棋,或者穿著皮衣皮褲騎著馬的山上的牧民到我們家住,有時候一住就住上半個月、一個月。很多人以為我家是少數(shù)民族家庭,因為家門口經(jīng)常綁著馬,其實是來做客的牧民的馬。我爸媽都說一口非常流利的哈薩克語,倆人有時候說悄悄話就用哈薩克語說。我爸也正是因為這一口流利的哈薩克語,和當(dāng)?shù)氐哪撩癖3至朔浅:玫年P(guān)系,他沒有把自己當(dāng)外來的人,而是用語言把自己融入進(jìn)去。

我爸帶我上過兩次冰封山,這一路上有牧民看到我爸,就攔下他,請他到家里吃飯,一定會宰一只羊。

1986年,我爸調(diào)回烏魯木齊,要離開山區(qū)了,最后一次上山的時候,所有牧民都知道了,晚上騎著馬在路邊等著,一定要我爸去帳篷里面坐一下,必須要宰一只羊。這在牧民看來就是禮物,也叫“禮行”。

對于新疆的描述,我會用“禮行”這兩個字。小時候我對“禮行”這個詞也沒有多大的理解,就知道一說“禮行”就是這個事不能干,那個事不能干。后來我用最簡單的詞來說明“禮行”,就是“規(guī)矩”,做人做事的規(guī)矩。禮,就是禮貌、講理;行,就是行動;禮行,就是要求你要有禮貌的行動。對朋友,對老人,對孩子,都有一套規(guī)矩。比如,前面街上有個老人行動不便,馬上就會有人去扶。小孩打架,旁邊過來一個老人,喊一聲,馬上孩子就不打了,走了散了。我生長的阿勒泰,雖然說地方小,但一樣會講“禮行”,誰有個什么事兒,哪怕是街上的陌生人,大家都很熱情地互相去幫忙、照顧,人情味兒特別濃,氛圍特別溫暖。這是新疆給我的最大的影響,特別是小時候,對我的影響特別大。

小的時候就想著在新疆上個班,有個工作,簡簡單單地正常地生活。但從小我就比較喜歡藝術(shù),那時候跳舞、排節(jié)目,十幾歲的時候就想過從事表演行業(yè)??赡菚r候覺得還比較遙遠(yuǎn),而且家里人不允許做這個事情。父親就希望我上大學(xué),踏踏實實的。我很叛逆,不愿意按照他給我規(guī)劃的這條路走,就想走我自個兒的路,想去學(xué)電影。我有過考專業(yè)院校的想法,同學(xué)朋友一聽我這個想法,就說:“你想一想,全中國得多少精英去考,咱們這新疆的考啥,別想這個事兒了,招生簡章自己看一眼就行了。”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