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獨白者3:同行》 哲學問題(5)

獨白者3:同行 作者:向林


彭莊將那個毒販的照片發(fā)到了網上各大最熱門的論壇、貼吧,不過他杜撰說此人是一名強奸幼女的慣犯,同時還承諾將給予提供有效信息者兩萬元的酬謝。千萬不要低估人們的正義感和八卦心的力量,這一點從網民對人肉搜索的熱情中就完全可以反映出來。彭莊的帖子瞬間激發(fā)起人們對罪犯的憤怒之情,數天后警察就根據網民提供的線索將那個毒販從東莞的某個角落擒拿歸案。此人正是殺害簡偉國的兇手。

侯小君手上的案子也已經解決了,那也是一起非常離奇的案子。其實,再離奇的案子都是在沒有找到真相之前人們的看法,畢竟案子的線索是未知的,而未知的東西最容易讓人產生出各種各樣的聯想與猜測,而一旦真相揭開,人們的好奇心也就到此為止了,最后不過剩下一句:原來是這樣啊。

破案說到底就是一個解密的過程,就如同一道難度極大的數學題,也許解開的方法很多,但答案卻只有一個。當時沈躍看到這個案子的時候,一時間都被難住了,可沒想到,案子到了侯小君的手上,卻被她找到了答案。

對此,沈躍并不覺得奇怪,也沒有感覺沮喪,相反,他因為自己能夠發(fā)現侯小君的天賦感到高興。

這個案子曾經轟動一時,省城的晚報還報道過。一戶三口之家,兒子生病住院期間,父親和兒媳同時死在家中,父親死于心臟病,兒媳是上吊自殺。

像這樣的案子當然容易引發(fā)人們的聯想,更何況這位父親年輕時還有過不少風流韻事,也正因為如此,晚報才會將這起案件報道出來,而且其中八卦的內容占了主要篇幅。因此,人們關注的也就不再是這起悲劇本身,更多的反而是為了滿足獵奇的需要。

由于警方一時間沒能破案,這就更加引發(fā)了人們的各種猜測。不過像這樣的案件卻往往更容易被時間沖淡,畢竟死者不是什么明星或權貴。

沈躍問侯小君:“你是從什么地方發(fā)現線索的?”

侯小君回答道:“關于郎堅父親那些風流韻事的傳言畢竟都是他年輕時候的事情了,而且他妻子在十多年前去世后他就一直沒有再娶,再加上從很多事例都能看出他非常愛自己的兒子。這樣的父親會對兒媳做出那樣的事情嗎?”

沈躍點頭道:“可是,警方也并不認為人們的傳言就是真的?!?/p>

侯小君道:“只不過是沒有證據罷了,警方一直沒有破案,往往會被人們視為一種默認。其實在這起案件中,承受壓力最大的是那位幸存的兒子。很多時候都是這樣,活著的人才是最遭罪的?!?/p>

沈躍發(fā)現眼前的她很像自己,思考的問題往往在案件之外,這應該與她的職業(yè)有關系,大量的閱讀會讓一個人的思想變得更加深邃。

侯小君繼續(xù)說道:“郎堅結婚近七年了還沒有孩子,當父親的雖然已年過五十卻依然氣質儒雅,這就不得不讓我懷疑有另外一種可能了?!?/p>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