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湘西秘史》 目連大戲(3)

湘西秘史 作者:李懷蓀


羅天大醮的道場,一直延續(xù)了七天。這七天,萬壽宮內(nèi)供奉著紙?jiān)裣竦孽磯?,韓道長帶領(lǐng)著他的道士班子,進(jìn)表宣詔,誦經(jīng)拜懺。浦陽鎮(zhèn)上,出現(xiàn)了一派與往常截然不同的景象:街市上,不見了昔日的喧鬧。遮天的黃綾,潔凈的街道,沿門的香案,人們走路的腳步也顯得輕聲。屠戶的案桌上,已是空空蕩蕩。雞鴨市場里,不見了雞鴨的啼鳴。就連沅水上的漁船,也停止了捕撈。那望江樓上,酒壇子封了,豬油缸蓋了,賣的是一色的素食。劃拳的沒有了,醉酒的也沒有了。清凈肅穆的氛圍,給喧囂的市鎮(zhèn)帶來了難得的安詳。

浦陽鎮(zhèn)這種羅天大醮,旨在祈求這一方土地的慶吉平安。對于普通的民眾來說,道士們的打醮,不過是搬演目連大戲的由頭。辛勤勞作了一年的鄉(xiāng)民,需要放松,需要?dú)g娛。市鎮(zhèn)上的商販,也希望通過這盛大的聚會,尋求難得的商機(jī)。目連大戲的演唱,可以滿足所有人的愿望。七日醮事圓滿,便進(jìn)入了搬演目連大戲的日程。遮天蔽日的黃綾拆除,門前的香案已不復(fù)見,清晨也沒有了鳴鑼喊街。街市又恢復(fù)了往日的喧囂。屠戶的案桌上,又?jǐn)[滿了豬肉、牛肉;雞、鴨市場上,又傳出了雞、鴨的啼鳴;一擔(dān)擔(dān)魚盆里,又裝滿了活蹦亂跳的鮮魚??茨窟B大戲的,有苗人,也有漢人,從四面八方,如同潮水一般,向著浦陽鎮(zhèn)涌來,匯集到目連大戲的戲場清水坪。清水坪為此次酬神演唱,搭建好了草臺。草臺四周攤販云集。最多的是出售浦陽土產(chǎn):各種家機(jī)布、印花布的攤子。坪場邊,苦楝樹下的小吃攤上,米粉、餃兒、豆子糍粑、燈盞粑、米豆腐、碗兒糕、馬蹄糕、夾心糕、現(xiàn)飯糕、刷把頭兒、糖油香兒、出筒粉……五花八門,應(yīng)有盡有。其中少不了浦陽最有名的小吃——魔芋豆腐煮牛百葉。

張復(fù)禮實(shí)施了新辦法,募集到的資金十分充裕。他以最高的價碼,和安齊家的大紅班簽了合約。安花臉則不惜重金,請來高腔戲子各行當(dāng)?shù)念^牌,除了“通天教主”杜鳳麟之外,還有生角蕭自道、小生向錦池、旦角康喜春、丑角姚本范、打鼓佬施楠亭、嗩吶師饒世桐。

這堂目連戲的角色,張復(fù)禮最不放心的是當(dāng)場旦角,十七歲的康喜春。他出身梨園世家。七八歲時,跟著父親唱矮臺棒棒戲,十二歲便進(jìn)了大紅班,拜杜鳳麟為師。此人扮相光鮮,喉嗓清麗,戲臺上的把把椅子,他都要坐一坐,特別是旦角唱得好。可他畢竟只有十七歲??!讓他唱劉氏一角,吃得落嗎?

“安師傅,康伢兒唱劉氏,只怕壓不住臺哩!”張復(fù)禮找到安齊家說。

“不放心,是嗎?”

“是呀!他畢竟只有十七歲?!?/p>

“請問大頭工,你今年多少歲?”

“十九歲。”

安齊家笑著說:“哈哈!十九歲能當(dāng)大頭工,十七歲為哪樣就唱不得劉氏?”

張復(fù)禮沒得話說了。

清水坪寬闊的戲場里,已是人山人海。此次搭建的草臺,用的全都是上好的杉料,釘著椽皮,蓋著青瓦。草臺包括了七座大小不一、高低不同的臺子。正臺即戲臺,是唱戲的場所。兩邊的立柱上,掛著紙?jiān)呐n^馬面。正中的福、祿、壽三星壁下,戲子們在打著鬧臺。兩邊馬門上,寫著“出將”和“入相”。出將口擺放著一面兩人難以合抱的大桶鼓。打鼓佬掄起大木槌,擂起了聲如雷震的大桶鼓。一二十里之外也能夠清晰地聽到。

官臺的后面,有一座高高聳立的經(jīng)臺。羅天大醮結(jié)束,掌壇師韓道長帶領(lǐng)道士,登上目連大戲的經(jīng)臺,每天鳴響鐘磬、誦念經(jīng)文,直至大戲全部唱完。

正臺前寬闊的坪場是民眾看戲的站坪。站坪上人頭攢動,人們抱著極大的熱忱來看大戲。正臺對面,隔著站坪,搭有一座講究的官臺,是供地方官員和頭面人物看戲的地方。官臺上鋪著紅色的氈子,兩排椅子擺在臺上,椅子前面的茶幾上擺著各色茶點(diǎn)。段千總是個戲迷,早早地坐上了官臺。汪通判稍后來到,與段千總并排而坐。印秀才是有功名的人,由他在官臺迎候,不失身份。

“二位老爺叔叔,歡迎大駕光臨?!睆垙?fù)禮登上官臺,連連拱手。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