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天驕獵驕靡
歷史的車輪是由人民制造和推動的,但史書上記載的卻都是統(tǒng)治者或叱咤風(fēng)云的英雄人物。
俗話說,亂世出英雄。
烏孫國的中興之君獵驕靡就出生在一個風(fēng)雨如磐、動蕩混亂的年代。
秦朝末年,楚漢相爭,項羽和劉邦的軍隊相互殘殺。大月氏稱雄一時,奴役著匈奴。匈奴單于頭曼為表示臣服之心,將太子冒頓作為人質(zhì)長期羈留于大月氏境內(nèi)。頭曼勢力漸強(qiáng),起兵攻打大月氏,大月氏王怒不可遏,欲殺冒頓泄憤。冒頓機(jī)警過人,偷盜了大月氏王的千里良駒逃回匈奴。
冒頓懷疑父親頭曼想借刀殺人,心生惡念,弒殺父王,自立為單于。
大月氏王雄心勃勃,西征伊犁河谷,塞王難兜靡被殺。塞人分為兩支,一支南下,另一支東遷歸降匈奴,其幼主獵驕靡為冒頓單于所收養(yǎng),在遺臣布就翎侯的精心呵護(hù)下茁壯成長。
獵驕靡與匈奴孫兒軍臣單于親如兄弟。獵驕靡16歲那年,孫兒軍臣單于將烏孫塞人舊部交還給獵驕靡管轄。獵驕靡年紀(jì)不大,卻有著凌云之志,他以報父仇為名,向?qū)O兒軍臣單于請命,率軍西征,討伐大月氏。
大月氏很強(qiáng)大,有“控弦之士”20萬,匈奴曾依附于大月氏。孫兒軍臣單于對獵驕靡的想法很是贊賞,派右賢王率領(lǐng)精銳與獵驕靡的鐵騎夾攻盤踞在伊犁河谷的大月氏。
大月氏的軍隊被擊潰,獵驕靡砍下大月氏王的頭顱作為飲器,報了殺父之仇。在河套平原長大的獵驕靡見伊犁河谷水草豐美,氣候宜人,土地肥沃,便不想返回河西走廊,意欲脫離匈奴控制,在此圖謀霸業(yè)。
獵驕靡年輕有為,行事果斷,深受烏孫人的愛戴,成為伊犁河、楚河流域眾望所歸的烏孫王。烏孫國迅速強(qiáng)大起來,有“控弦之士”數(shù)萬,隔金山與匈奴為鄰,其西北經(jīng)塔拉斯河、錫爾河下游為康居,西為大宛,以天山與塔里木盆地周圍諸綠洲國為界。
獵驕靡一去不歸,且實(shí)力與日俱增,匈奴單于心生疑竇,便將烏孫人在河西走廊的牧場據(jù)為己有,設(shè)王分治——由匈奴昆邪王統(tǒng)轄。獵驕靡得到消息后,心生不滿,招兵買馬,欲與匈奴分庭抗禮。
史書記載,當(dāng)時烏孫國有戶口12萬,人口63萬,兵18.8萬,實(shí)力僅次于匈奴。
《漢書·西域傳》載文:
烏孫國,大昆彌治赤谷城,去長安八千九百里。戶十二萬,口六十三萬,勝兵十八萬八千八百人。相,大祿,左右大將二人,侯三人,大將、都尉各一人,大監(jiān)二人,大吏一人,舍中大吏二人,騎君一人。東至都護(hù)治所千七百二十一里,西至康居蕃內(nèi)地五千里。地莽平。多雨,寒。山多松樠。不田作種樹,隨畜逐水草,與匈奴同俗。國多馬,富人至四五千匹。民剛惡,貪狠無信,多寇盜,最為強(qiáng)國。故服匈奴,后盛大,取羈屬,不肯往朝會。東與匈奴、西北與康居、西與大宛、南與城郭諸國相接。本塞地也,大月氏西破走塞王,塞王南越縣度,大月氏居其地。后烏孫昆莫擊破大月氏,大月氏徙西臣大夏,而烏孫昆莫居之,故烏孫民有塞種、大月氏種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