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犯錯時機,就是年輕的時候。不要害怕犯錯,錯了改掉就是了。最害怕的是,你因為害怕犯錯而畏手畏腳,最后什么事都沒有做成。有些事,只有做了才會知道,如果你不做,連錯的機會都沒有。
這是我親身經(jīng)歷悟出來的道理,所以才敢說出來,跟大家分享。
記得剛進(jìn)公司的時候,我要寄快遞,前臺很拽地頭都沒抬就大概指了一個方向給我。于是我走過去,一個男的坐在那里。我說:“你這是寄快遞的地方嗎?”男的一臉冷峻地問我:“你看我像是寄快遞的嗎?”
后來我才知道,坐在最后一個座位上的都是總監(jiān)級別。說實話,我有點怕,怕以后他會記住我,對我印象不好,給我使絆子,但是事已如此,我只能當(dāng)做什么都沒發(fā)生一樣,繼續(xù)工作。如果他真要為難我一個新人,我也沒辦法。與其想那么多,還不如不想。起碼我知道了,在哪兒寄快遞。
因為我是新人,所以我不知道,這合情合理。我首先原諒了自己。
我策劃的第一本書上市的時候,總編在會議室當(dāng)著所有員工的面兒把我的書拿出來批評,就差指名道姓了。他在封面上用紅筆改了十八處錯誤,慘不忍睹。我就坐在下面,一臉不知所措。我身邊的同事說:“沒事,錯這一回,下次就知道了?!蹦菚?,我恨不得找個地縫鉆下去。
那真是我第一次負(fù)責(zé)做一本書,第一次做封面,對字體大小、圖片好壞、方脊、圓脊毫無概念。而且設(shè)計也很粗心,我把樣書給她照著做,她全都給做錯了。我很想跟設(shè)計大吵一架,跟她掰扯掰扯,但是我想最終的原因還在我。如果我能看出來不對勁的地方,也不會有今天的結(jié)果。
我是一個新人,總編也不是故意為難我,他只是公正地指出編輯犯的錯誤,而恰巧犯錯的人是我。我這樣理解,也就原諒了自己。
那本書至今還在我的手里,從公司離職的時候,我把它帶回了家。我一定會當(dāng)一個教訓(xùn),一直記住我犯下的錯。也是那一次之后,我知道了以后該注意什么。
即使錯成那樣,老板也沒炒我魷魚,領(lǐng)導(dǎo)也沒再罵我。我照樣干得風(fēng)生水起。對于已成的事實,我不想思慮太多,我能做的就是改正我的錯誤,下次做得更好,得到領(lǐng)導(dǎo)的認(rèn)可。
初到一家公司,我們真的沒必要畏畏縮縮,怕這個、怕那個、怕出錯。你要知道,如果怕這怕那,你什么也做不了。你作為一個新人,也不會捅多大的簍子,想做什么就去做,不會就問,沒人告訴你,你就自己去摸索。難道他們不是一路在犯錯和糾錯過程中走過來的,領(lǐng)導(dǎo)也有犯錯挨批的時候。
新人犯錯也是最好的時機,因為你是新人,什么都不懂,所以沒人會過分怪你。如果你是一個很有工作經(jīng)驗又犯了低級錯誤的人,那才會被人戳脊梁骨,被領(lǐng)導(dǎo)罵。
那次會后,沒人說我,也沒人笑話我。后來總編很喜歡我,我做的書,他們也一樣認(rèn)可。我只是把那本書放在工位上,時刻提醒自己不要再犯相同的錯誤。
如果我沒有做那本書,也許我不會挨罵;如果我跟其他編輯一樣安安分分地做自己的工作,完成公司發(fā)下來的任務(wù),不去找什么作者,不去張羅什么封面,我也不會那么丟人。但是如果沒有犯過這個錯誤,沒有這么丟人,我根本不知道怎么做一本書、怎么做封面、怎么跟設(shè)計溝通打交道,也就沒有后來的一切。
有時候,正因為我們想做出點成績來,所以我們才會犯錯。不斷犯錯,不斷改正,讓它發(fā)生的幾率變小,才是我們要做的。
這個世界,幾乎沒人不會犯錯,錯了就改正,大都會得到原諒。最不能原諒的是那些因為害怕犯錯什么都不去做的人,還有犯了錯死活不知改正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