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珊自己也很苦惱,她知道都是自己的行為舉止拖了自己的后腿,可一時半會兒還改不掉。比如,開會的時候,小珊總是無意識地就趴到了桌子上,讓在座的領導和同事都冷眼看她;和同事聚餐的時候,她動不動就拿出小鏡子和木梳來,照照鏡子,擺弄一下頭發(fā),有時還會有幾絲亂發(fā)不聽話地飄到餐桌上,讓其他人很厭煩;最要命的是,可能小珊對自己的美麗非常自信,所以走路的時候總是扭著屁股,讓人看著很另類;小珊還有很多類似的不雅的舉止習慣,有時候和客戶在一起的時候,讓客戶很不滿意,從而也影響了公司的形象。上周老總就警告過小珊,如果還不盡快糾正自己的行為舉止,就請她另謀高就了。
其實要改正這些缺點,古人的一些審美觀點是很有參考價值的。雖然我們在禮節(jié)上不用做到“站如松、坐如鐘、行如風”那么苛刻,但一些基本的禮貌細節(jié)可以讓我們培養(yǎng)出優(yōu)雅的舉止、高雅的談吐等內(nèi)在涵養(yǎng)。
1.點頭:這是一種最常使用的禮貌舉止,經(jīng)常用于與他人打招呼。用點頭來打招呼時,點頭者應兩眼看著對方,面部略帶微笑,等對方有表示時再轉(zhuǎn)向他方。
2.舉手:打招呼者無法與對方交談或站停施禮,就可采用這個方式。但注意不要手舞足蹈,大聲叫嚷,以免引起其他人的反感。
3.坐姿:坐在椅子上,需自然大方,可把雙手放在扶手上,不緊不松,力求自然舒服。雙腳也不可開得太大,不要右手拿著煙,不要蹺腿、抖腳。
4.起立:這是一種在較正式場合使用的禮貌舉止。在較正式場合里,有長者、尊者到來或離去時,在場者應起立表示敬意。
5.辦公場合禁忌:不要摳鼻挖耳、大聲喧嘩、以訛傳訛,主動打招呼或者微笑,學習辦公室禮儀。
6.餐桌舉止:用餐時應注意只有當主人示意開始時,客人方可開始;用餐的動作要文雅,夾菜時不要碰到鄰座的客人,不要搶菜,不要在餐盤中翻來翻去,更不能打翻盤碗。
至于說話的措辭,更是很多年輕人需要學習的功課。常言道:“好話一句三冬暖,惡語一句六月寒?!敝钦呖梢杂靡痪湓挵讶苏f笑,而蠢人的一句話可以把人說跳,這就是智者和愚人的區(qū)別。說話可以體現(xiàn)出一個人的語言素質(zhì),一個會說話的人,必定是一個有禮貌,懂得看時機、分對象、把握分寸、掌握語調(diào)、分場合的人。
1.說話時用語謙遜、文雅。在與他人交往中,如果能做到言之有禮,談吐文雅,就會給人留下良好的印象。相反,如果滿嘴臟話,甚至惡語傷人,就會令人反感討厭。稱呼對方為“您”、“先生”、“小姐”等;用“貴姓”代替“你姓什么”。如你在一位陌生人家里做客需要用廁所時,則應說:“我可以使用這里的洗手間嗎?”等。多用敬語、謙語和雅語,能體現(xiàn)出一個人的文化素養(yǎng)以及尊重他人的良好品德。
2.不能一味地保持沉默或喋喋不休。我們必須使用智慧,才能生存在這個世界。說話的藝術(shù)在于輕聲細語有禮貌,不可以莽撞無禮。假如我們要避免爭執(zhí)或批評,就必須學習在適當?shù)臅r機說適當?shù)脑?。到底哪些話應該說,應該多說,哪些話不應該說呢?一般來說,誠懇的、善意的、禮貌和贊許的、謙讓的話應該多說,而惡意的、虛偽的、貶低的、無禮的、強硬的語言就不應該說。語言切忌刻薄挖苦,更不能刺激和傷害對方的感情,即使是幽默玩笑,也要把握好分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