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考慮清楚后,若你決定要加入小圈子,掌握以下的原則就能讓你應對自如:第一,分享信息,而不傳遞評論。即使是興趣圈子,工作同事聚在一塊兒,也不可避免地會聊到公事。這時候只能交流一些各部門的客觀信息,例如已經(jīng)確定的人事異動、部門的新工作項目等,有助于大家掌握公司近況。第二,提供支持,而不制造矛盾。別忘了小圈子的目的是讓大家能夠和睦交流。若就此聚眾排擠外人,就會容易衍生成嚴重的辦公室沖突,結(jié)局往往是兩敗俱傷。
若最后你決定“獨善其身”,那也請?zhí)嵝炎约汉透鞣饺吮3钟押藐P(guān)系,而不是把自己變成游離在外的職場邊緣人。只有了解圈子文化,聰明地運用職場小圈子,那么圈子才會是你快樂工作的起點,而不是讓你日后悔不當初的圈套!
拜年,其實不簡單
重家族、重宗親、重血緣,是中國社會最重要的觀念,而拜年,是中國人對人際關(guān)系的一次集體檢閱。
何謂拜年?
清人顧鐵卿《清嘉錄》里有一段話說得好:“(大年初一早晨)男女以次拜家長,畢,主者率卑幼,出謁鄰族親友,或止遣子弟代賀,謂之拜年。至有終歲不相接者,此時亦互相往拜于門。門首設籍,書姓氏號為門簿。鮮衣炫路,飛轎生風,靜巷幽坊,動成閧市?!本褪钦f,大年初一早晨,拜年的活動從家里開始,先向長輩跪拜磕頭,祝福健康長壽,吉祥如意,流年順利,這時,長輩便將事先備好的壓歲錢分發(fā)給晚輩。然后,家人出門到五服以內(nèi)的同宗同族和近鄰摯友家里拱手相拜,恭喜發(fā)財。
重家族、重宗親、重血緣,是中國社會最重要的觀念,是中華民族幾千年不分裂、不衰亡、自強不息的凝聚力之所在。而春節(jié)無疑是一年中人們尊親重友的最重要的一個節(jié)點。難怪有人說,拜年,是中國人對人際關(guān)系的檢閱,是一次表達感情、鞏固交情、取得和解的良機。時代變了,拜年的方式也從古代的送名帖發(fā)展到了年輕一代的打電話、發(fā)短信。形式雖然有所改變,但中國人那份濃濃的人情味并未消減。臨近年關(guān)喜慶的日子,莫論生活的酸甜苦辣,一起放鞭炮、貼春聯(lián)、吃年夜飯,這些是春節(jié)物質(zhì)民俗的一面,也與我們每個人心靈深處的“人情情結(jié)”頗為相關(guān)。
過年要拜年,若取消拜年這個環(huán)節(jié),這年就會過得缺了極其重要的內(nèi)容,年也就沒了年味。而在拜年這項年年重復的活動中,自然有著深厚的文化意味,而且這種意味也像一滴折射陽光的海水一樣,映照出中國文化中的某些極重要的內(nèi)涵。這其中,拜年的次序,所展開的正是中國人的由近及遠的人際關(guān)系圈。
正式的拜年可以說是新的一年的第一件事。即以本人家鄉(xiāng)的習俗而言,早些年的時候,吃完大年午夜的餃子之后,就可以開始拜年了。當然,大多還是在正月初一的早飯后開始,尤其是近些年,那種凌晨即開始拜年的現(xiàn)象已幾乎不見了。
拜年主要是晚輩對長輩、年少的對年長的,這主要體現(xiàn)出長幼有序的基本原則。這一點輕易不能顛倒,這也是拜年的“拜”字所要強調(diào)的。所以,真正意義上的拜年,也就不僅僅是問一聲“過年好”那么簡單,而是要表達一種帶有恭敬的問候和祝福,更是圍繞上輩強化與親疏有關(guān)的人際關(guān)系。
按照習俗,正月初一主要是給本家族和本宗族的長輩和年長者拜年,而這又先從自己的父母開始,再按親疏關(guān)系由近及遠展開。此一過程,拜年的對象主要是同宗人,即宗親。根據(jù)彼此的社會關(guān)系,大體可分四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