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jù)說,溫州有一萬多家各種各樣的鞋廠,有些是上規(guī)模上檔次的,有些則是“三無牌”的;有些有自己的專賣店,有些只能在商場里租個柜臺;還有些就是家庭作坊,前店后廠,老公做老婆賣;最多的是那些自產(chǎn)自銷的小廠,樣鞋擺在來福門,讓全國各地的鞋販們來挑選,選中了,擺上商場,有了銷路,有了回頭客,那些小廠就有業(yè)務了,就有活干了。有這么多的鞋廠,就有那么多給鞋廠供貨的鞋料店,哪怕都沒有關系,“瞎子雞啄蟲”,捉漏也可以捉個半飽。照這樣的理論,我老婆要開個鞋料店,思路和方向都是可行的。
我老婆的店租在隔岸飯店的樓下,這里原來是茶廠的食堂,后來被個人承包了,成了對外營業(yè)的飯店。承包人的腦子還不錯,餐飲、娛樂、足浴、KTV都搞,但也許是地段的關系,人留不住,生意一直不暖,所以就把幾個臨街的包廂理出來,搗出門面租給了我們。就這樣,我們的鞋料店就開起來了,雖然像模像樣,雖然有我前面的“優(yōu)惠”做后盾,但畢竟是初次經(jīng)商,不知道生意的水有多深,路有多遠,她還是“醋碟子里開葷”,好省就省。
她省的途徑有三條,或者說四條,其中有一條還和我有關。
一是她不裝電話。店里的電話其實是很要緊的,叫貨用電話,問詢用電話,催款用電話,沒電話就意味著“睜眼瞎”,就意味著信息不靈,甚至意味著服務跟不上,簡直寸步難行。但我老婆堅決不裝電話,原因很簡單,就是我前面說的,初裝費太高。我也去郵局問過這件事,不僅是初裝費,還要打通關節(jié),讓里面排出一條線來,還要送中華香煙給裝機的師傅,否則,你就是繳了費也裝不起來。這么麻煩的事,我老婆的頭馬上就搖得像撥浪鼓了,我當然也不答應。但老婆有辦法,她現(xiàn)在店里也有一臺裝模作樣的電話,其實,是老婆向背后那個飯店租來的,是用來裝裝門面的。按照我老婆的說法,反正飯店的生意也不好,電話空著也是空著,我向他租,他還可以多收個租金,何樂而不為呢。他們就把電話線從樓上放下來,很隱蔽地拐進我們門框,我們每月向飯店交一百元,飯店則限定我們只許接不許打。這也好,畢竟也方便了許多,一百元就是擺一臺電話裝飾,也是合算的。我老婆把電話號碼印在了名片上,發(fā)名片的時候,都會刻意地提示:我店里有電話呀,你有事只管打呀。對方也無一例外地吃上一驚,說:哇,你們店也有電話呀!有電話好哇,有電話我們要貨就方便多啦。我老婆就欣然接應,是啊是啊,沒事也可以打呀,多多聯(lián)系呀。
二是她不叫幫手。開店是最最需要幫手的,特別是我們這種鞋料店,又臟、又重、又累。臟她是不怕的,她本來也不是什么太太小姐,她就是從工廠里出來的,也是從最差的工種做起,慢慢才做到會計的。重她也可以安排,她這人嘴甜,逢人就叫,有人就派差事,老司啊,你幫我這個東西搬一下哦。老司啊,你好事做到底,幫我把東西放放好哦。一般也都能隨心如愿。累就沒辦法了,這是她自己認定的生意,是服務廠家的生意,要趕在廠家上班前下班后,要輕松你還是賣手表去,賣化妝品去。不叫幫手最最麻煩的就是廠家要貨,別看那些作坊一樣的小廠,架子都很大,好像龍頭企業(yè)一樣,一個電話打過來,像催命一樣,都要你立馬把東西送過去,哪怕是幾張鞋紙、幾條鞋油、幾斤鞋釘,也像是天大的恩賜一樣。這樣的時候,我老婆只得把門一拉,或把門交給隔壁店,跟他們說:你幫我把店看一下啊,我去去就來呀;有客人的話你幫忙給我接應一下呀,先叫他坐一坐呀。好在我老婆人緣還不錯,她這招基本能行得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