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一 身世 1

生死戀 作者:林淑華


從我能記事起,我知道我有一個美好的家庭,有非常疼愛我的父親和母親。父親叫林頌剛,原先是個中醫(yī)(祖父業(yè)中醫(yī)),中年時擔(dān)任過公職,“一·二八”后棄官,重又懸壺應(yīng)世。母親姓許,稍識文字。

我是父母唯一的女兒。但他們卻把我從小女扮男妝:給我穿上小長袍、小馬褂,頭發(fā)剃得短短的。我就成了一個“假小子”。我的小名叫新官,親友、鄰居都是這樣叫我的。家里的車夫、老媽子卻叫我“阿官”。為什么要把我打扮成一個男孩子,我就不知道了。

父母親原籍浙江平湖,何時何故來到上海,我不知道。我家住在上海大通路新康里(后改名斯文里)一幢二層石庫門的房子里。新康里有好多排房子。我們住的那幢在第一排弄堂的中段。記得那時,除了父母親和我住在樓上前后房外,還有舅父、舅母和兩個比我小些的表弟,都住在亭子間里。

舅父叫許理才,是我母親的親弟弟。聽說舅父母還有好幾個大的兒女,但我沒有看見過,除了一個鶯表姐。

 

我記得童年時,尤其在八歲前那幾年的生活過得最愉快、最幸福。特別是逢到過年時節(jié),家里總是買了許多雞鴨魚肉、蔬菜、水果等食品。到了年三十,客堂長條桌上的大花瓶里插著綠葉紅果的天竺,鮮艷奪目,非常好看,還有幾盆開著許多朵“金盞銀臺”的水仙,清雅的香味,不僅引起大人們的欣賞,連小小年紀(jì)的我也常常愛去嗅嗅它。長條桌前朝南連著擺有兩張八仙桌。桌子上三個大盤子里供上“三牲”——一個大豬頭、一只大公雞、一條大青魚,魚的眼睛上,還覆著一小方紅紙。除了這,還擺著許多盆桂圓、紅棗、栗子、核桃等干果。在前面一張八仙桌的前沿部分則擺著一對銅蠟扦,插上兩支裝有花飾的大紅蠟燭,中間的檀香爐里煙霧繚繞、香氣襲人。

母親忙著給我換上新的小長袍、小馬褂和新鞋子,最后還給我戴上一頂頂上有一個小紅絨球的黑緞子帽子。兩個弟弟都換上了新衣服。母親也換上一件花色織錦緞的皮襖和一條黑底紅花的百褶裙。父親也穿上了醬紫色團(tuán)花長袍和黑緞子馬褂。

舅父因身體不好,沒有下來。

舅母幫著老朱媽在方桌的前面系上紅緞子的“桌圍”后,又給兩旁的八把椅子罩上椅套。搞完這些后,她們又到廚房里忙別的去了。

客堂板壁中央長條桌的后面早已掛上了祖父母的“神像”。祖父母我一次也沒見過。“神像”上的祖父母是畫工畫出來的,穿戴和父母親的完全不同,大概是清朝的服飾。

等到酒菜都擺上桌子,由父親帶領(lǐng)著全家一一向“神像”磕過頭、祭過祖宗后,全家才坐下來吃“年夜飯”。

“年夜飯”吃過后,稍歇,我和兩個弟弟就在紅“拜墊”上向大人們磕頭拜年,母親分給我們每人一份用紅紙包著四塊銀元的“壓歲錢”。同時,車夫和老朱媽也向父母親、舅母磕頭,也拿到一包壓歲錢和各人一盤長生果、果子、糖和橘子等。大家都很高興。

這時,弄堂里噼里啪啦的鞭炮聲已陸續(xù)響起。

南方人都有“守歲”(除夕整夜不睡)的習(xí)俗,我家也不例外,大人們開始坐在客堂里“守歲”,也吃糖果瓜子,邊說笑聊天。父親不時起來走到大紅蠟燭前用“火夾子”夾去“燭花”,或是給香爐里填上幾根檀香,還用紅紙寫對聯(lián)貼在兩扇大門上。舅母就回房去照顧舅父了。

我們小孩子是不用“守歲”的。困了,母親就叫我回房去睡覺。

不知別人家的習(xí)慣是什么樣的。照平湖的習(xí)俗,因?yàn)榇竽暌拐?ldquo;守歲”,第二天天亮,就是正月初一了。這時,一對紅燭也恰好燃完,父母親就上樓去睡覺。所以初一這天約定俗成的,沒有親友來拜年,我們也不上別人家去拜年。從初二起,才互相拜年,只要父母親出去拜年,總是帶著我一起去的。整個春節(jié)過得是非常熱鬧,非常有趣的。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