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靈隊(duì)伍出了印鈔局正門,穿過白紙坊大街,順著牛街往西,向千年古剎崇效寺走去。這崇效寺系唐代幽州刺史劉濟(jì)舍宅而建,寺中多棗樹,又名棗花寺。有跨院、廂房、藏經(jīng)閣等建筑。閣東北有臺,臺有僧塔三座,環(huán)植棗樹千株,還有兩株五百余年的古楸,鱗皮虬干,枝葉已落。因離城較遠(yuǎn),專供外地人停厝靈柩。平時山門緊閉,鮮少游人香客。在北平數(shù)不清的禪院道觀中,是并不起眼的一座。但到了清乾隆年間,該寺卻因百叢珍稀異品牡丹而聲譽(yù)鵲起,與大覺寺的玉蘭、法源寺的丁香并稱京城古剎三絕。每年暮春時節(jié),五彩斑斕的牡丹競相開放,什么姚黃、魏紫、一捻紅、醉胭脂、金帶圍、玉繡球,還有世所罕見呈墨紫色的黑牡丹。麗影團(tuán)霞,濃香醉蝶。游人駢集,轂擊肩摩。自古以來,牡丹便被人譽(yù)為花之魁、花之冠、花之王。誠可謂:“競夸天下無雙艷,獨(dú)占人間第一香。”民族英雄林則徐寓京時,曾多次偕友來寺內(nèi)觀賞牡丹。文人墨客題詠極繁。晚清詩人龔自珍贊賞崇效寺牡丹的名句“詞流百輩花間盡,此是宣南掌故花”,更是膾炙人口,廣為傳誦。
因?yàn)殓?、鼓、鐃、鈸、木魚齊奏,送葬隊(duì)伍龐大,引得行人都佇立兩旁觀看。不少人指指點(diǎn)點(diǎn):“嘿,這白事場面真大,那些假和尚連齋飯都不用打點(diǎn),本來就是印鈔局的工人嘛!”
“咦,那女的怎么捧遺像,八成死了丈夫吧?哎,又不像,怎么不哭?不戴孝?”
“廢話,不是老婆誰肯捧死人像?。?rdquo;
楊卓小心翼翼地攙扶甄婷,不時用尊崇的眼神偷覷她一眼。
一向關(guān)閉的崇效寺山門緩緩打開,移靈隊(duì)伍步入門內(nèi)。不算寬敞的寺院被印鈔局員工擠得滿滿當(dāng)當(dāng)。
王義福的靈柩被安放在西廂房正前方,四周布滿花環(huán)和挽聯(lián)。其中最為醒目的挽聯(lián)用丈二宣紙書就:
每日只為三張餅
一生代價四十元
披麻戴孝的郭榮珍和平平、安安跪在棺材前呼天搶地,哭聲震耳,聞?wù)邿o不心碎。
兩個護(hù)士扶著義福娘,短短幾天,她的頭發(fā)全白了,活像七十多歲的老嫗,深陷的眼窩中滿是絕望,沒了牙齒的癟嘴喃喃自語:“福兒,福兒,你真的走了?真的扔下一家老小走了嗎?”隨后撕心裂肺大叫:“福兒,你等等媽。”說罷,掙脫護(hù)士攙扶,一頭向棺材撞去,被眼疾手快的梅建華抱住了,叫道:“王大媽!您老人家可別想不開啊!”
宋衡和唐毅擠到老人面前,扶著她在一張椅子上坐下,祖孫四人哭成一團(tuán),全場響起陣陣唏噓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