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初識“褚式傳奇”(6)

大成若缺褚時健 作者:李林棟


鄉(xiāng)間少年的超前意識

從云南回來后,幾經(jīng)斟酌,記憶中的褚時健被我定位為云南煙草行業(yè)中出類拔萃者,我決定寫一篇名為《云煙之王》的報告文學予以弘揚。但是,從寫作上來說,你要給人一碗水,自己就要擁有一桶水,于是我便開始了對褚時健的進一步“探究”。我從各處搜集到了不少資料,了解了褚時健繽紛多彩卻又充滿了坎坷的前半生。

褚時健出生于1928年2月1日。這戶世代居住在云南省玉溪市華寧縣的普通農(nóng)民家中,之前曾有兩個男孩,但都在兩三歲時夭折了。對于第三個孩子,父母自然是有些謹慎的,除給他起名“石柱”,還搬離了祖宅,來到了人煙稀少的鐵路邊上。隨后,在每天的火車鳴笛聲中,褚時健度過了自己的童年。

兒時的時光對每一個人都是美好的,對褚時健來說同樣如此。小時候練就的游泳、捉魚本領在他的生活中從沒有丟下過,而捉魚時的一些有趣場景,更是他童年中最珍貴的記憶。

十幾歲時,父親因病過世,當時,家中又添了二弟褚時候、妹妹褚時英與小弟褚時佐。母親在忙于家務與地里農(nóng)活的同時,還要照顧弟弟妹妹們,家里的小酒坊便經(jīng)常需要褚時健來操持。這個家傳的釀酒坊雖然小,但它釀出來的酒卻負擔著褚時健與弟弟妹妹們的生活費和學費,所以,年少的他除了上學,基本上將自己的時間都花費在了釀酒上。

褚時健印象最深刻的是他十四五歲時,每年地里收上來多達七八百斤的玉米,都要全部用來烤酒換錢。

不上學的時候,褚時健要和母親一起,先把玉米用水浸泡過,再用一種西南地區(qū)特有的蒸具——甑子盛放好,放在火上蒸一整夜。在蒸的過程中必須有人看管,不斷地加柴火,還要不斷地攪拌,否則便會出現(xiàn)燒焦或者熄火的情況。這不僅會影響酒的質(zhì)量,也會使酒的產(chǎn)量大大下降。

一般人很少做到不熄火或者不燒煳,因為就算是成人也很少整夜不睡,或者在燒煳以前就及時醒過來,但年少的褚時健卻從來沒有出現(xiàn)過熄火或燒煳的情況。談及這件事情,他多半會告訴聽者,其實他自己早就大致估算過,每約兩個小時,就要加一次柴,攪拌一下玉米,所以,他就放心大膽地睡覺,兩個小時以后,不需要人叫,他肯定能準時醒過來。

這種從少年時期便養(yǎng)成的本事令他終身受益,不管多晚入睡,只要在晚上想好第二天需要幾點起,他的生物鐘一定會準時啟動,及時將他叫醒。長年以來皆是如此,從來沒有失誤過。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