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慶1917年出生在臺灣新店一個窮困的山村。他的祖籍在福建安溪。至于他的哪一代先祖在什么年代漂移臺灣,并無考證。安溪當?shù)氐念I導曾經(jīng)想找到王永慶的祖先居住過的地方,費了許多時間和精力,但最終還是沒有結(jié)果。在安溪,王姓的人家散落在大大小小、方圓數(shù)千里的山里,無法辨析其中的血緣關(guān)系。當王永慶來到安溪——這塊先祖生老病死的故土時,他一直沒有說出他的原籍究竟是在安溪的哪個山村,他家族的祖墳埋在安溪的哪片山坡,不知是他也不知道,還是他不愿說。
這樣,整個安溪的山山水水就都成了王永慶的故里,居住在安溪遠遠近近村落里的百姓就都成了他先祖的鄰居。
王永慶來到安溪,輕輕地來,悄悄地走。他對故土那種永遠流淌在血脈之中的深情,沒有通過豪言壯語表現(xiàn)出來,而是化作“潤物細無聲”的春雨。他給這些生活在無聲世界里的孩子們的幫助是那么及時,那么實在。
那天,王永慶在離開安溪特殊教育學校時,就對當?shù)氐念I導表態(tài),他要捐贈一所高標準的特殊教育學校給家鄉(xiāng),他全額投資,配備最先進的設施,招聘最好的教師,讓這些聾兒得到良好的教育。
王永慶有更大的一個心愿,那就是讓這些聾啞學生能夠聽見聲音,開口說話。
他在走出安溪特殊教育學校大門時對周玉娟,也對著在場的眾官員說:“這些孩子聽不見,以后到社會上很困難,有什么辦法讓他們聽到呢?要想辦法讓這些孩子聽見?!?/p>
當時,聽到這句話的人,只是把它看成老人一個善良的心愿。誰也沒敢奢望這個愿望能夠?qū)崿F(xiàn)。
更沒有人知道,此時,北京同仁醫(yī)院韓德民院長帶領著人工耳蝸中心的全體醫(yī)護人員,正在把王永慶的愿望變成現(xiàn)實。
2004年8月9日下午,同仁醫(yī)院多功能廳臺前的藍色背板上,兩排紅色的大字格外醒目:世界因我而動聽——財團法人長庚紀念醫(yī)院捐贈人工耳蝸紀念儀式。孩子由家長帶著來到這里,一方面匯報術(shù)后康復的效果,一方面對王永慶資助他們植入人工耳蝸表示感謝。
盡管天氣炎熱,但21個孩子和他們的家長都來了。手術(shù)百分之百的成功,言語康復也很有效果。孩子快樂而活潑,能聽也能說了,家長臉上都是笑容,心里是說不盡的感謝。許多母親話沒說幾句,眼淚就流了下來,但她們現(xiàn)在的眼淚是快樂和感恩的眼淚。整個大廳一片歡聲笑語。
兩個男孩子向黃俊生、韓德民獻花;家長代表向黃俊生贈送感謝錦旗;孩子們表演詩朗誦和舞蹈;最后大家一起合影。所有的手術(shù)醫(yī)生、聽力師、術(shù)后康復師、家長和孩子們都簇擁著黃俊生和韓德民合影。黃俊生抱著一個男孩,像一對祖孫,韓德民抱著一個孩子,像一對伯侄,那歡樂的場面像一張全家福。這個活動叫紀念儀式,紀念的是21個重度耳聾的孩子重返有聲世界的難忘時刻。活動簡樸、自然,充滿真情,尤其是孩子們的講話和表演,更加讓人感動。
這次活動的錄像讓王永慶知道——同仁醫(yī)院是可以信任的。他當即作出了一個決定。
黃俊生通過電話把王永慶的決定告訴韓德民:王永慶先生說,繼續(xù)給中國大陸捐人工耳蝸。這次捐200套。
韓德民不太肯定自己聽到的數(shù)字:“你說多少?200套?”
黃俊生肯定地說:“200套,24C型的?!?/p>
韓德民想:從5套一下子猛增到200套!200套人工耳蝸,價值3800萬,真是大手筆?。?/p>
黃俊生說:“這個數(shù)字很大,做起來是一個大的工程,要有一個系統(tǒng)的計劃。周末我就去北京,見面細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