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傅斯年為何要殺丁文江 2

大師遠去 作者:岳南


就是這樣一位深受中外學界推崇愛戴的“丁大哥”,五四時期的學生領袖傅斯年卻信誓旦旦地要摘取他的腦袋以謝天下。

傅斯年揚言要殺丁文江事,緣起于胡適、丁文江等人面對國內政治的黑暗,在20年代初期,曾聯(lián)合十六名大牌知識分子簽名,發(fā)表了《我們的政治主張》宣言,想依靠軍閥組成一個“憲政的”、“公開的”和“有計劃的”、“好政府”,也就是由所謂的幾個“好人”知識分子出來做官掌權,改良中國政治。胡適、丁文江等號稱只要好人起來了,而且奮斗了,政治清明就有希望了云云。胡適認為,所謂的“好人”標準有兩條,一是“人格上的可靠”,二是“才具上可以作為”。進可以有益于國,退可以無愧于人等等。在一片鼓噪與吵嚷聲中,軍閥們終于做出了讓步,在此事件是鬧得最兇、跳得最高的王寵惠、羅文干、湯爾和等三位干將,受命組織內閣,并分別出總理、財政總長與教育總長之職,世稱“好人內閣”,或曰“好人政府”。丁文江、胡適等人見此情形大喜過望,以為是中國歷史上知識分子所取得了一次最為重大的勝利,遂以“太上內閣總掌柜”的身份,在幾個“好人”背后吆五喝六,指手畫腳地指導起來。意想不到的是,幾個 “好人”儒生自上臺那天就被所謂的“壞人”架空,成了直系軍閥吳佩孚們及其大小軍閥的掌上玩偶。兩個月零六天,“好人內閣”的椅子便被軍閥們一陣號子掀翻在地,幾個“好人”被摔得鼻青臉腫,老鼠一樣灰頭土臉地溜出圈外,一時成為笑柄。

面對這一尷尬局面,“太上內閣總掌柜”之一胡適在《一年半的回顧》一文中,沮喪地總結了這次政治改革的夢想與失敗,并云:“我們談政治的人到此地步,真可謂止了壁了”,從此對這種“好人內閣”夢想大為灰心。但自視甚高,嘗以諸葛孔明和“治世之能臣”自居的丁文江心有不甘,幾經(jīng)活動之后,終于得到了一個“入朝”的機會。1926年5月4日,號稱五省聯(lián)軍總司令孫傳芳正式就任淞滬商埠第二任督辦,聘請丁文江“充任總辦之職,襄助辦理”。 文江得此機會,大喜,欲展?jié)M腹才華于上海灘。想不到就任之后,竟稀里糊涂地站在了進步力量的對立面。國民黨北伐軍占領上海前夕,文江深感大事不好,乃辭去職務,鞋底抹油,悄悄溜到北京和大連躲了起來。盡管如此,北伐軍還是把他作為一名政治逃犯,下令通緝捉拿。由風光八面的“總辦”到被通緝的“罪犯”,從五月到十二月,其間不過八個月的時間。人生、命運之難測,盡顯其中。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