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軍對我軍實施毒氣攻擊
609團3營8連在蘇州河造糞廠附近防守。日軍以升空氣球指揮炮擊我目標陣地,連長劉正材沉著應(yīng)戰(zhàn),他告誡官兵敵人武器精良,長于遠戰(zhàn);而我軍武器粗劣,只適于近戰(zhàn),于是命令各排做好隱蔽,當敵炮一陣狂轟后,其步兵在炮火的掩護下,向我陣地猛撲,以為我已全軍覆沒,一心只想接收陣地。值此機會,劉正材方令全體官兵奮勇還擊,一陣手榴彈狂轟濫炸后,敵人尸橫遍野。
此后日軍又有多次進攻,都被打退了,日軍改變戰(zhàn)術(shù),集中所有的山炮、九二步兵炮、迫擊炮、擲彈筒向8連陣地轟擊。一時彈如雨下,煙塵滾滾。劉正材以逸待勞,最后彈藥用盡。此時,劉正材看到陣地前數(shù)米內(nèi)橫七豎八躺著很多敵尸,且都帶有槍和子彈,如果提前幫敵打掃戰(zhàn)場,這就不必為彈藥發(fā)愁了。他和3排長鄒紹武商量后,即組織突擊隊去取彈藥。鄒紹武任隊長,他幽默地說,“連長放心,敵人都運送彈藥來幫我支前了,我這軍需還不會照單驗收嗎?”在日軍的槍林彈雨下,突擊隊取回了陣地前沿日軍遺尸所留的彈藥,遺憾的是鄒紹武返回陣地時,被流彈擊中身亡。
天空雖然晴朗,但在硝煙的籠罩下卻是一片陰霾。劉正材清點部隊,8連剩下的戰(zhàn)士已不足一半,沒有負傷的眼睛也都被炮火的硝煙熏得紅腫,有的人鼻子也被嗆得流血,受傷的則斜靠或躺在戰(zhàn)壕內(nèi)等待擔架兵的救援。一天沒有吃飯,沒有喝水,喉嚨干得冒煙的連長劉正材,站在陣地后鼓舞士氣,但他說話聲音沙啞,語音微弱得難以讓人聽清,只能依靠打手勢加以輔助。
第102師連長劉正材
8連就地補充,拼死一搏搶回的彈藥很快被用光。劉正材傳令,把余下的子彈,集中給輕重機槍使用,步槍全部裝上刺刀,嚴陣以待,發(fā)起絕地沖鋒,準備白刃肉搏。日軍也不是省油的燈,稍作休整后即集中大炮小炮,以猛烈的火力向8連陣地傾瀉而來,在火力掩護下,敵人向8連陣地爬來,距離陣地越來越近。
沖鋒戰(zhàn)是要吹號的,肉搏戰(zhàn)就不吹號了,等敵人剛臨陣地,劉正材跳上戰(zhàn)壕一聲令下:“兄弟們!上刺刀!跟我上!”第8連官兵見連長身先士卒,人人感奮,如出山猛虎,向敵猛撲。
劉正材,字篤生,生于貴州遵義一個大戶人家。劉家是明劉珽將軍之后,經(jīng)明清兩季,數(shù)百年間,開枝散葉,繁場衍生息,在當?shù)匾阉闶敲T望族,按當時來講算得上標準的公子哥兒,但他在戰(zhàn)場上悍不畏死的精神力量,深深感染了每個官兵,大家與寇兵拼殺到一起,狹路相逢勇者勝,就看誰刺死誰了。一時叫罵聲、哭喊聲、刀槍撞擊聲響成一片,雙方搏殺絞成一團難解難分。8連兄弟們對日寇早就恨之入骨,此刻都已把生死置之度外。激戰(zhàn)中敵我傷亡非常慘重,劉正材和1排長劉芬南先后負傷,全連所余官兵返回原陣地時又僅存半數(shù)。
柏輝章見此,立即命李念蓀補充團迂回插入敵后,施展包圍戰(zhàn)術(shù),截斷蘇州河南北兩岸敵人的聯(lián)絡(luò)線,再命師工兵連長陳大治進行爆破,以阻絕兩岸交通。陳在指揮作業(yè)時,不幸被敵彈擊中陣亡,工兵彭雙橋右腿重傷。此時兩團向敵包圍夾擊,補充團官兵背水為戰(zhàn),有進無退,力挫敵鋒。敵軍終告敗退又失去過河退路,只能向北新涇方向竄走了。
柏輝章此舉粉碎了敵軍沿河西進襲擊十七軍團側(cè)背的企圖,確保了蘇州河上游吳淞江地區(qū)的安全。經(jīng)艱苦奮戰(zhàn),敵人付出慘重代價后被迫倉皇撤退。此舉既解了鐘立綱609團之圍,同時也消除了第十七軍團軍部的側(cè)翼威脅。
從10月間以來,蘇州河一帶就處于慘烈的拉鋸激戰(zhàn)中,日軍雖有絕對的炮空火力優(yōu)勢,以及相對優(yōu)秀的作戰(zhàn)技能,但還是付出了巨大的代價,始終無法取得滿意的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