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爾寇在中洲的西北部迎接維拉的攻勢,那一整片區(qū)域幾乎毀于一旦。但西方大軍首戰(zhàn)便迅速告捷,米爾寇的爪牙在他們面前落荒逃回烏圖姆諾。接著維拉橫越中洲,為奎維耶能設(shè)下防御。此后昆迪只覺得大地在腳下震動呻吟,眾水遷流改道,而北方出現(xiàn)眾多光亮,如同起了大火。除此之外,他們對這場聲勢浩大的“眾神之戰(zhàn)”一無所知。烏圖姆諾的圍攻戰(zhàn)耗時漫長、十分慘烈,堡壘門前發(fā)生過多場戰(zhàn)斗,精靈對此只有風聞。中洲的形狀在那段時期遭到了改變,將它與阿門洲分割開來的大海{the Great Sea,指位于中洲與阿門洲之間的貝烈蓋爾海。} 變得更寬更深。海岸破碎坍塌,形成一個朝南的深水海灣。在這個大海灣與遠在北方、位于中洲和阿門洲接近處的赫爾卡拉赫{(diào)Helcarax?,昆雅語,堅冰之牙。404。} 海峽之間,形成了許多小海灣。這些小海灣中又以巴拉爾灣{Bay of Balar。102。} 最大,發(fā)源于北方新隆起的高地多松尼安{Dorthonion,辛達語,松樹之地。210。} 和希斯路姆{Hithlum,辛達語,迷霧之地。421。} 周圍群山的大河西瑞安{Sirion,辛達語,河流。685。},就是由此入海。那段時期,極北的大地全部被夷為荒涼焦土,因為烏圖姆諾就是掘自該處,它深得異乎尋常,難以計數(shù)的洞穴里充斥著火焰,以及米爾寇爪牙組成的大軍。
不過到了最后,烏圖姆諾的重重大門還是被攻破了,眾多洞窟都被掀了頂,而米爾寇躲進了最深的地穴。于是托卡斯代表維拉出戰(zhàn),與米爾寇搏斗,將他臉朝下摔趴在地。他們用奧力所鑄的鐵鏈安蓋諾爾{Angainor,昆雅語,鐵鑄的。49。} 將他捆住俘走。從此天下太平了很長一段年月。
然而,在安格班與烏圖姆諾兩座堡壘的地底深處偽裝起來的巨大地窖與洞穴,眾維拉并未盡數(shù)發(fā)現(xiàn)。許多邪惡之物仍在其間逗留,還有的作鳥獸散逃入了黑暗,在世間荒涼之處游蕩,等候更邪惡的時刻來臨。而且,眾維拉沒有找到索隆。
戰(zhàn)爭結(jié)束后,濃云自北方的廢墟中升騰而起,遮蔽了群星。眾維拉捆了米爾寇的手腳,蒙住眼睛,將他拖回維林諾,帶到審判之環(huán)中。在那里,他伏在曼威腳前請求原諒,但他的乞求被拒絕了,他被打入曼督斯那銅墻鐵壁的大牢里:無論維拉、精靈還是凡人,都無法從中逃脫。那片廳堂堅固寬廣,建在阿門洲的西部。米爾寇被判決監(jiān)禁在該處三個紀元{three ages。研究托爾金的學者及讀者都無法斷定這“三個紀元”是多久。一種看法是以阿門洲雙圣樹的時間計算,每一百個“雙圣樹年”是一個“紀元”,因此米爾寇被關(guān)了三百個雙圣樹年,相當于日后的三千太陽年左右。},之后維拉才會重新評估他的罪行,他才能再度請求原諒。
然后,維拉再度聚集討論,分成兩派展開辯論。以烏歐牟為首的一些維拉認為,昆迪應(yīng)當不受干涉,自由往來于中洲大地上,以其天賦才能整頓那片大地,醫(yī)治其創(chuàng)傷。但多數(shù)維拉卻為昆迪擔心,認為他們處在一個危險的世界中,星光闌珊的暮色里詭詐四伏。此外,他們心中十分喜愛美麗的精靈,渴望得到他們的陪伴。因此,維拉最終決定召喚昆迪前來維林諾,讓他們聚集在眾神的膝下,永遠得享雙圣樹的光芒。這時一直緘默的曼督斯終于開口,說:“命當如此?!闭沁@項召喚,帶來了日后降臨的諸多悲傷禍患。
不過,精靈起初不愿聽從這項召喚,因為除了歐洛米之外,他們只見過眾維拉滿懷憤怒前去開戰(zhàn)的模樣,他們十分害怕。因此,歐洛米再次被派去找他們,他在精靈當中選了使者,前往維林諾為族人陳情。這三位使者英格威{Ingw?,昆雅語。439。}、芬威{Finw?,昆雅語。319。} 和埃爾威{Elw?,昆雅語。273。},后來都成了王。他們來到維林諾,對維拉的榮光與威嚴充滿了敬畏,并極其渴慕雙圣樹的燦爛光輝。隨后歐洛米將他們送回奎維耶能,于是他們在族人面前陳述見聞,勸告大家聽從維拉的召喚,移居西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