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縱已斷魂,終未斷魂 (2)

那些年,我們一起讀的詩 作者:傾藍(lán)紫


果然,李煜不過說說而已。一方面自以為依靠著長江天塹不作積極防御,一方面又大量進貢金銀財寶求趙匡胤緩兵。而他則在國事如蜩如螗、如沸如羹之時,安然歌舞升平,繼續(xù)最后的狂歡。這樣的人生觀也許是覆滅之前的“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無奈,卻不悲壯。

而與此同時,他的那些血氣方剛的大臣一個個趕在傾國前死去——

瓊林光慶使、檢校太保廖居素,閉門絕食,臨死前穿上朝衣,立死井中,留下絕命詞:“吾之死,不忍見國破而主辱也?!?/p>

中書侍郎韓熙載夜夜笙歌,成了傾城之畫《韓熙載夜宴圖》的主角,只因:“吾為此以自污,避入相耳?!辈豢献鲈紫嗟乃麑ε笥颜f:“中原?;⒁曈诒保坏┱嬷鞒?,江南棄甲不暇,吾不能為千古笑端。”

中書舍人潘佑連上八道奏疏說:“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臣乃者繼上表章凡數(shù)萬言,詞窮理盡,忠邪洞分。陛下力蔽奸邪,曲容諂偽,遂使家國,如日將暮。古有桀、紂、孫皓者,破國亡家,自己而作,尚為千古所笑。今陛下取則奸回,敗亂國家,不及桀、紂、孫皓遠(yuǎn)矣!臣終不能與奸臣雜處,事亡國之主。陛下必以臣為罪,則請賜誅戮,以謝中外?!惫蝗缢?,李煜被觸怒,欲將其打入大獄,潘佑遂懸梁自盡。

右內(nèi)史舍人徐鍇與其兄徐鉉齊名,北宋使臣曾見其兄弟文章,稱:“二陸不能及也!”徐鍇在徐鉉奉使入宋后憂兄憂國死去,臨死前說:“吾今免為俘虜矣!”

978年,徐鉉奉宋太宗趙匡義之命探視李煜,李煜對徐鉉嘆說:“當(dāng)初我錯殺潘佑、李平,悔之不已!”為此一句悔悟之語,李煜被宋太宗鴆殺。

974年九月,趙匡胤率兵十萬伐江南。出發(fā)時,趙匡胤告誡領(lǐng)兵大將潘彬:“城陷之日,慎無殺戮。設(shè)若困斗,則李煜一門不可加害?!?/p>

而后,北宋根據(jù)南唐奸細(xì)提供的長江廣狹數(shù)據(jù),以數(shù)百艘大船造成浮橋,三日而成,不差尺寸。北宋遂從采石磯度天塹,如履平地。

975年二月,北宋軍隊兵臨城下。

此時掌握著兵權(quán)一心想要投降的皇甫繼勛及一眾大臣一心向李煜隱瞞這個消息,陸游說此時:“王師(宋師)屯城南十里,閉門守陴,后主猶不知也?!?/p>

皇甫繼勛,本一門忠將之子。其父親為李煜的父親李璟把守長江屢立軍功,后來因為負(fù)傷,被當(dāng)時還是后周將領(lǐng)的趙匡胤抓到北方,堅決不肯投降。后周之主,賜以金甲,許以高官,拒之;遣醫(yī)為其療傷,再拒;進以美酒佳肴,三拒,皇甫暉遂絕食五日而死??墒怯羞@樣的父親,卻沒有這樣的兒子,他的兒子生生替李煜拱手讓出了河山。

975年五月,李煜心血來潮,登城巡視,駭然望見城外旌旗蔽野,四處皆是宋軍矣!

怒斬皇甫繼勛后,他重新布置軍隊,這是他有生以來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親自部署兵力想要認(rèn)真抵抗入侵的宋朝軍隊。但是調(diào)兵遣將后,竟不知何往。大勢已去,他寫詞是天才,做帝王不過是庸才而已。

他不得不冀望趙匡胤的憐憫之心,派徐鉉帶著他的《乞緩師表》去求趙匡胤,說自己:“此蒙號召,自取愆尤,王師四臨,無往不克。窮途道迫,天實為之。北望天門,心懸魏闕。嗟一城生聚,吾君赤子也;微臣薄軀,吾君外臣也……臣性實愚昧,才無異稟,受皇朝獎與,首冠萬方。奈何一日自踵蜀漢不臣之子,同群合類而為囚虜乎?貽責(zé)天下,取辱祖先,臣所以不忍也。豈獨臣不忍為,亦圣君不忍令臣之為也。況乎名辱身毀,古之人所嫌畏者也。人所嫌畏,臣不敢嫌畏也,惟陛下寬之赦之。”并說:“臣進退之跡不至丑惡,宗社之失不自臣身,是臣生死之愿畢矣。實存沒之幸也?!?/p>

趙匡胤只一句怒言:“臥榻之側(cè),豈容他人酣睡!”就掐滅了李煜可憐的一點念想。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