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86年,元祐元年,宋神宗英年早逝,他的去世也讓一場波瀾壯闊的改革灰飛煙滅。反對變法的高太后臨朝聽政,司馬光等舊黨上臺。不久蘇東坡也被召回朝廷,高太后賜給他“衣一隊、金腰帶一條,金鍍銀鞍轡馬一匹,被三品之服章”。
雖然蘇東坡悟了,但他悟得太晚了。想大宋熙寧,王安石一場高瞻遠(yuǎn)矚的變法,沒有蘇東坡的支持多可惜。
雖然晚了,但蘇東坡還是要盡其所能地去努力補救,就像他說的:“言發(fā)于心而沖于口,吐之則逆人,茹之則逆余。以為寧逆人也,故卒吐之?!庇谑撬驹谶@高高的丹墀上為維護(hù)王安石的變法成果,激烈地反對司馬光盡廢熙寧之法。他遭到了舊黨的排擠,因此,他再次請求外任,再次回到闊別了十六年的杭州當(dāng)太守。
他在《與滕達(dá)道書》中說:“若變志易守以求進(jìn)取,固所不敢,若曉曉不已,則憂患愈深。”他就是這樣一個不為名所抑,不為利所驅(qū),平生一股錚然之氣的君子。他有一顆時時冷靜自醒的心,卻沒有站在高處之力,那就自撥開遮斷眼前的浮云。
他來到了西湖邊,這個16年前他飲湖上初晴后雨,飲出了一首江南絕詞“水光瀲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濃妝淡抹總相宜”的地方。
他疏浚西湖,用挖出的泥在西湖旁邊筑了一道堤壩,成就了著名的“蘇堤”。
蘇軾在杭州過得很愜意,自比唐代在此任職的白居易,所以白居易有白堤,蘇東坡要有蘇堤。
但后來他又被召回朝堂,不久又因政見不合,再次外放。1093年,一向喜歡蘇東坡的高太后去世,宋哲宗上臺,新黨再度執(zhí)政,舊黨不容、新黨不喜的蘇東坡,被一貶再貶,直至被貶到天涯海角——海南。據(jù)說在宋朝,這是僅比滿門抄斬罪輕一等的處罰。后宋徽宗即位,他又被調(diào)回內(nèi)陸,1101年蒙大赦,回朝廷任職。
北歸途中,卒于今江蘇常州。享年六十四歲,御賜謚號文忠。
這個站在西林寺看廬山的詩人,為他走在其道不識其真面目付出了半生仕途的代價,又為他站在西林寺悟到自己不識廬山真面目,而在兩間余一卒、荷戟獨鏖戰(zhàn)中付出了另半生生命的代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