薇薇安的少年時代和青年早期是在曼徹斯特周邊度過的,后來她搬到了倫敦。也正值英國文化、時尚和流行娛樂發(fā)生巨大變化的時刻。搖滾樂飛躍大西洋來到了英國,廣受歡迎。英國人民被美國文化深深吸引,正如同薇薇安的父母所經(jīng)歷的那樣,他們被美國受好萊塢電影和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的影響而成長起來的一代人所吸引。在音樂上,搖滾樂隨著戰(zhàn)時美國音樂和文化的覺醒,為緊縮時期的英國帶來了自由的希望。1948年,英國民調(diào)顯示有60%的人希望移民,很多人也確實這么做了,一般都選擇去了美國。多拉和戈登也討論過這個想法,但是最終放棄了。而美國對英國影響最大的就是音樂。在戰(zhàn)爭結(jié)束之后,美國唱片以其獨有的爆發(fā)力和黑人風格的律動被引入英國,自1954年起數(shù)量越來越多,在英國造成了歷史少見的轟動。在《露拉的爵士樂》專輯流行的時候,薇薇安正值青春時代,當時女王的加冕引發(fā)了強烈轟動,英國在展望未來的同時,也開始回顧歷史,而這一切都十分神奇地發(fā)生了在同一時期。作為一個熱愛跳舞的人,一個本能的實證主義者,薇薇安熱情地接受了搖滾樂,以及隨之而來的中西部時尚審美。她用條紋棉布制作夏天穿的文胸上衣,穿上短襪,把馬尾高高扎起。當然,也正是在這個時代,“青少年”這個名詞相應誕生,在部分程度上,這既是對這個全新的消費群體的承認,也是對像薇薇安這樣的戰(zhàn)后一代開始書寫自己規(guī)則的覺知。年輕人創(chuàng)造著屬于自己的文化,和著全新的節(jié)奏跳舞,享受性愛。
和同時代的許多人一樣,薇薇安也會說,從那以后的音樂都不復往昔。當時的搖滾樂比現(xiàn)在更具顛覆性,更具爆發(fā)力,至少在當時的美國是這樣的。它不僅僅關(guān)乎時尚,也關(guān)乎聲音。英國廣播公司(BBC)直到20世紀60年代,才開始播放搖滾樂。你必須調(diào)到美國軍隊電臺——在馬歇爾計劃(Marshall Plan)時期,整個歐洲都會播出——或是盧森堡電臺。因此,美國音樂中有關(guān)個人和性解放的能量和希望,就這樣在英國逐漸以秘密和地下的形式散播開來。這也影響了薇薇安。部分表現(xiàn)是,搖滾樂幾乎成了她后來所有創(chuàng)作的主題,包括她一開始在20世紀70年代搖滾樂復興時期,同馬爾科姆·麥克拉倫的共同創(chuàng)作“萬歲搖滾、盡情搖滾”,以及后來她自己的作品。與此同時,20世紀50年代的搖滾樂也形成了一種狂熱的宗教,它不僅僅只關(guān)乎音樂,它還是像薇薇安這樣的青少年追逐全新流行的唯一方式——通過服裝的方法。
我并不覺得自己叛逆,但當時對于年輕人來說,真的是一個很棒的年代。我們通過服裝展現(xiàn)不羈的青春,與所處時代形成了鮮明對比。這一切對后來的馬爾科姆也有很大的吸引力。我對自己懷有一定的殘暴心理,從這種層面來說,我非常適合搖滾。
與美國不同的是,英國的搖滾是講求造型的。對于男生來說,小山羊皮軟底男鞋搭配油亮的背頭是標志性打扮,女孩也有了全新的造型和生活態(tài)度。青年搖滾文化作為舶來品,以全新的面貌勢不可擋地進入英國。大家紛紛身穿搖滾服裝,消費搖滾產(chǎn)品,參與搖滾購物,并親自動手制作搖滾服飾,逐漸形成一種搖滾造型。在這種搖滾的新神秘主義潮流中,唱片店或者舞廳變得不再像過去那么門庭若市,精品店則逐漸流行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