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9年,我母親鄺文美在上海出生,跟我父親同年,但她的個人經(jīng)歷沒有父親那么復雜。她畢業(yè)于上海圣約翰大學,來香港后曾在美國新聞處工作,筆名有方馨、章明等。前文已提及,我父母在1935至1936年于上海相識。他們在1946年4月20日在上海救主堂結婚。這里有必要先講一下我母親的家世。
關于外祖父鄺富灼(1869—1938),我主要的參考材料是鄺均永編的《鄺富灼博士紀念集》,尤其是書中所收的外祖父的一篇文章《六十年之回顧》。1869年,外祖父出生于廣東省新寧縣(今臺山市)鄉(xiāng)下,同村十家都是鄺姓。外祖父排行第二,上有一兄,下有一弟二妹。由于家境清貧,他自小便要下田工作。
外祖父曾這樣自述幼年教育:“余八歲入村塾,肄業(yè)四年,畢四書,五經(jīng)亦習一二,顧日后則遺忘殆盡矣。記在塾時,師甚嚴厲,學生不成誦者,以朱涂面示罰,余罹此刑,不止一次也。又憶一日,師以事他往,囑吾輩靜坐念書,吾輩待其去后,即喧嘩游戲,恣意耍樂,不意師忽回,睹吾輩狀,大怒,遍撻吾儕。在塾之事,今尚能歷歷記憶者,以此為著?!?/p>
外祖父十二歲時,他父親覺得兒子務農(nóng)沒有前途,又見從美國回來的同鄉(xiāng)都賺了大錢,于是便籌得旅費,托同鄉(xiāng)將外祖父帶到美國。當時他們先乘船抵香港,再登上一艘名為“中國”的郵船到美國舊金山。
到達舊金山幾日后,外祖父便往沙加緬度(即薩克拉門托)投靠他做菜販的叔父。經(jīng)叔父介紹,他為外國人打工,每星期工資一美元。之后外祖父入讀教會辦的夜校,一度誤交損友,習染賭博,幸得教會的良師益友勸導,終于浪子回頭,成功學好英語。他未幾便皈依基督教,更參加救世軍,希望成為傳道人。那時他十九歲。
他在舊金山的救世軍大本營中,練習了半年的宣教技巧后,便奉命到太平洋沿岸各個城市向華僑宣道。但當時排斥華工甚烈,外祖父走到街上隨時會被人無端襲擊,好幾次險象環(huán)生。一年有余,他無奈只好回到舊金山的大本營服務。外祖父無法傳道,留在軍中又覺得無聊,便到商業(yè)學校學習速寫法及打字,數(shù)月后學成回營,擢升為書記。
外祖父在救世軍中和不少有識之士來往,跟他幼年的農(nóng)村生活簡直有天壤之別。盡管他的學識與日俱增,但仍覺得有必要接受大學教育。在救世軍工作八年后,他在1897年以半工半讀方式入洛杉磯東部克萊蒙(Claremont)的盤馬奈學院 (Pomona College,今譯波莫納學院)讀預科。當時救世軍中的人常勸他棄學從軍,但外祖父意志十分堅定。這期間他操勞過度,而營養(yǎng)又不足,經(jīng)醫(yī)生督促,只好申請停學,在山上一帳幕內(nèi)暫作休養(yǎng)??祻秃笏⒓磸蛯W,四年后預科畢業(yè)。在盤馬奈學院一年級肄業(yè)后,即轉入加利福尼亞大學二年級,1905年獲文學學士學位。他繼而得獎學金入讀紐約哥倫比亞大學,一年后獲文學碩士及教育學碩士學位。
畢業(yè)后,外祖父往謁中國駐美公使梁誠,得梁誠推薦,獲聘為廣州方言學堂教員。1906年夏,外祖父終于結束了二十五年的旅美生涯,重返故國。在廣州方言學堂任教一年后,即1907年(光緒卅三年),他上京應考留學生試,獲文學進士銜,授職郵傳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