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谷底返回,暮色漸起,踏上去天臺山的路。在天臺山停車場邊的小飯館享用過晚餐,一家三口背著包拾級而上,準備露營小天臺,去等待下一個黎明的日出。
到達萬壽塔時,暮色沉寂,天空烏云密布,地平線上,幾縷火紅的霞光將黑黑的云層扯開幾條縫隙,在拋灑下最后一絲亮光后慢慢隱去。薏米發(fā)現(xiàn)新大陸一樣喜歡上了萬壽塔上的大鰲頭,樂此不疲地上上下下不肯離開,擺著不同的姿勢讓芝麻給她拍照。
送走最后一縷霞光,穿過天臺寺,山林一片朦朧,連鳥兒也停止了鳴叫,寂靜的山林里,只有輕風(fēng)掃過,天臺寺就默默肅立在夜色中。從天臺寺繼續(xù)前行,穿過一片杜鵑林,已經(jīng)看不清道路,無數(shù)樹枝在風(fēng)中狂舞,發(fā)出尖銳的呼嘯與怪異的嘶鳴,薏米無所畏懼地在密林中穿行,芝麻小聲問這里叫什么名字,我回答“千年杜鵑林”時,她說在黑夜里怎么都感覺像是說的“千年妖精”,令人惶恐。
在黑暗和狂風(fēng)中穿過三面懸崖的山脊,終于到達小天臺,遠處烏云密布,有電閃雷鳴從天與山交界的地方不斷掠過,趕緊扎營,把風(fēng)繩系在鐵欄桿上,又從遠處搬來幾塊石頭拉緊風(fēng)繩,免得帳篷被肆虐的狂風(fēng)掀翻,也免得被半夜的狂風(fēng)暴雨淋成落湯雞。
一夜電閃雷鳴,風(fēng)雨交加,天快亮?xí)r,風(fēng)雨終于停息。拉開帳篷,四周云霧狂奔,我們的帳篷就在云里霧里忽而清晰忽而朦朧,像大海中的仙島。一邊用套鍋燉雞肉煮面條,一邊等云開霧散,只有薏米覺得這等待太無聊,一個人扯了一把樹葉,用勺子舀來水,把干面條偷偷取來折成一小截一小截放在樹葉上,玩起了煮面條的游戲。等待了幾個時辰,眼前依舊云霧茫茫,天臺山海拔1757米的主峰也只是偶爾在云霧中露出一點點黯淡的影子,無奈只好收拾背包撤離。
再次路過天臺寺,停下腳步仔細打量這座紅墻包圍密林環(huán)繞的寺廟,只見一個大大的禪字立在院子里,大門前書寫一對聯(lián)“經(jīng)聲佛號喚回苦海迷路人,晨鐘暮鼓警醒世間名利客”。天臺寺又名地藏禪林,當?shù)匾卜Q觀音寺、回龍寺,從散落在廟宇周圍的殘碑記載來看,天臺寺在2200年前的漢高祖時期就已納入朝廷管轄。據(jù)說當時有位少女上山祭神,下山時遇見一中暑昏倒的挑夫,便好心相救,繼而互相愛慕。不久挑夫病逝于此,山中螞蟻齊出,背土堆墳,后來少女生下一子,異常聰慧,數(shù)年后狀元及第,天子欲招為駙馬,派人查其祖墳,幾經(jīng)波折尋來此地,遂賜立廟宇。到明末清初時,李自成稱帝后不久兵敗,據(jù)傳其部將退至莽山藏匿此地,欲東山再起助其恢復(fù)龍位,遂將寺名改為“回龍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