沛縣的基層干部亭長劉三,出公差到京城咸陽,正趕上始皇帝春游,各種彩旗迎風招展,上面雞學舞蛇纏葫蘆,大隊的士兵舉著朝天馬鐙,還有甜瓜、苦瓜鍍上黃金亮閃閃的,也舉著,鑼鼓喧天,十分熱鬧。劉邦看得如癡如醉:“大丈夫,就應該享有這樣的排場!”劉三后來跟著陳涉、項梁扯旗造反,很可能就是為了實現(xiàn)身在咸陽的那次“私字一閃念”——他想當皇帝。
劉三出身于本分家庭,劉老太爺一輩子務農(nóng),從沒有種地以外的想法,他的兩個哥哥,也都是老實巴交的農(nóng)民,跟所有中國農(nóng)民一樣,辛勤勞動,換來殷實的好家底。劉太爺罵老三,總拿哥哥們做教材:“橫草不拿,豎草不管,哪天我死了,往后的日子你可怎么過?我還能養(yǎng)你一輩子嗎?你的哥哥可沒有養(yǎng)活你的責任!”劉三在家里待不住,出來搞革命,搞得風生水起,兩個哥哥沒出來革命,可也沒反革命,劉老太爺和他的兒媳婦劉邦的妻子呂雉,卻不能不革命,因為他們是“革命家屬”,被項羽抓去作了人質,就算是參加了革命吧,盡管是被動參加的。革命者很大度,不管被動主動,總是革命陣營的,呂后、劉太公,都是革命同志,所以后來呂后胡鬧,皇帝老公也不干涉:呂雉同志也是吃過糠、扛過槍、渡過江的革命功臣呢。老太爺?shù)墓兏?,他險些被項羽這個莽漢給煮了。劉三當上皇帝,大臣們覺得這名字太土,跟狗剩、鐵蛋差不多,就給他取了個大氣的名字——劉邦,不過這名字取了也是白取,皇帝的名字,沒人敢叫。
劉邦當上皇帝,就有點賣弄的意思,每五天一回,到老太爺處請安,問過安之后就翻舊賬:“老爸,你總說我不干活沒出息,可我當了皇帝,天下都跟著我姓劉,我大哥,我二哥,他們倒是很能干,能跟我比嗎?你讓我向兩個哥哥學習,學習什么呢?”今天說明天說,把太公說得心煩:這小子怎么了,年紀不大,比我還絮叨嘴子!可又不敢發(fā)作,這小子今非昔比,畢竟已經(jīng)是大皇帝了啊。便有親近人給太公出了個主意。
這天又是皇帝來叩拜太公的日子,皇帝劉邦遠遠地看見老爸站在大門口,懷抱一把大掃帚,低著頭。兒子到大門口了,太公便彎腰傴背,揮舞起大掃帚,后退著清掃道路,這是給皇帝“清道”。等皇帝滿腹狐疑來到跟前,太公扔了掃帚,撲通下跪,口稱:“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臣昧死接駕!”皇帝大驚,不知何事得罪了老爹,竟然如此羞辱他,急忙拉太公起來,太公死活賴在地上,顛三倒四說著文言文:“天無二日,國無二主。陛下雖為我子,但貴為天子;我雖陛下之父,實乃小臣,理應跪拜接駕?!闭f完,還“伏惟圣裁”?;实勐牭竭@里,全明白了,這是向他討封呢,不知道是哪個家伙教的,聽那一套文縐縐的話,似乎就是叔孫通這個老儒,不過,其心可嘉。第二天,皇帝發(fā)布詔書,尊奉太公為“太上皇”,這樣,每次來請安,就順理成章,不是皇帝拜臣子,而是兒皇拜父皇。而且,父皇帝也是有尊嚴的,他劉老三再絮叨什么當年“我大哥、我二哥”之類煩人的話,太上皇就可以直接打斷:“免禮,平身,回去吧!”太公用一點小計,給自己撈了一個“太上皇”的尊號,也算是合理享用了革命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