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冰心與她的教師之家2

文壇記憶 作者:周明


每當吳冰、吳青姐妹出國訪問講學時,冰心總是叮嚀她們一句話:到了國外,一樣好好干,要為國家爭光。

“為國爭光”,盡管這是極簡單的四個字,是大家常用的普通一句話,但在吳冰吳青姐妹的心里卻重如泰山。這是母親對她們的囑托,也是母親的嚴格要求。吳家姐妹也的確為國家爭了光。

再說二女兒吳青,也是北京外國語大學的著名的教授,北京市人民代表。她作教授,講課精彩,很能“鎮(zhèn)”住學生。她當人民代表,敢于直言,為人民說話,說真話,不講假話,這在北京是有了名聲的,甚而連海外的報刊上都有所報道。有人說她是“帶刺的玫瑰”。吳青說:做帶刺的玫瑰又有何妨?據(jù)說,吳青從小就很頑皮、淘氣,像個男孩子四處打鬧。但從小聰明過人,長大了很出息。正因為母親并不刻意要求孩子成什么,怎么著,反而教育女孩子要有獨立性,獨創(chuàng)性,只能靠自己,不能依賴別人。就是說,路,是要靠自己走出來!所以吳青從小養(yǎng)成了“他人可為,我為何不可為?”的倔強性格。硬是在事業(yè)上“出人頭地”,出類拔萃,闖出了一條輝煌的道路。

說冰心對孩子沒有要求,實際上還是有要求,但只是宏觀的要求,大的規(guī)范。比如說,她經(jīng)常告訴幾個孩子:不要欺侮比自己年齡小的,尤其不能欺侮傷殘人;遇事不要推諉責任,自己做事要自己承擔。從小,冰心還不允許孩子們穿拖鞋,認為那是懶散的行為。也不允許他們睡懶覺,認為這是不良習慣。若是哪個孩子天亮還沒有起床,她會掀起被子,大喊:太陽曬焦屁股了,還不起來!

冰心還有厲害的一著,就是她一向主張孩子誠實,不容許撒謊,如果哪個說了謊話、假話,一經(jīng)發(fā)覺,她便毫不留情地用肥皂水洗他們的嘴巴,讓他們喝又苦又澀的奎寧水。讓孩子們永遠記住說謊話、假話之“苦”!吳平、吳冰、吳青小時候幾乎都嘗到過這種滋味。直到長大了談起這樁往事,還心有余悸哩。

冰心住院已經(jīng)整整兩年半了。她雖人臥病榻,卻始終心系文壇,關心社會。她常常關心地問起某個作家寫出了某篇好作品,哪個刊物又發(fā)現(xiàn)了某個文學新人,聽了她都為之高興!去醫(yī)院看望她的人很多很多,北京的、外地的、香港的、臺灣的、外國的,政界、文學界、知識界、婦女界……有老有少,男男女女。海外來的外國朋友或華人作家,或她的學生,只要到了北京,一定要去醫(yī)院,哪怕見上她一面,說上一句話,合上一個影,也就十分欣慰了。還有素不相識的她的忠實讀者,竟躲過醫(yī)生、護士,“偷”跑進醫(yī)院,向她獻上祝福的鮮花。她的頭腦依然清晰,思維敏捷,只是行動不便了。

料理她一切日常事務的是她十分信賴的二女兒吳青和女婿陳恕。陳恕也是北京外國語大學的資深教授。他為人處事寬厚而審慎,做事細心認真,有條有理,一絲不茍。他們夫婦是多年來陪伴冰心老人生活在一起的,為老人安度晚年盡心盡力,盡了孝道。冰心老人時常說吳青是“她的歡樂”。這評價自然也包括陳恕。

還有陳恕的兒子陳鋼,也是冰心身邊長大的孩子。姥姥很喜歡這個聰明的外孫。鋼鋼畢業(yè)于計算機學院,又是一名業(yè)余攝影愛好者。前年去了美國留學。去年陳鋼回國探親,他日思夜想姥姥!回到北京后立即去醫(yī)院看姥姥,姥姥也很想外孫子!婆孫倆一見面相談甚歡。言談中老人向外孫吐露了兩樁心事:一是希望外孫出色完成學業(yè),盡早回國為祖國服務;二是在她百年之后與丈夫吳文藻教授合葬。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