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午與立夫談立法院長事,勸其不宜競選也。
十二月二十二日的日記說:
召見薛篤弼、陳立夫商定李培基為立法院長候選人,十時召開中常會與政治會議,通過行政院各部會長人選。
此即因為陳立夫在此時答應入閣,故在三人小組會議后,即可底定行政院之人事案也。同一天日記:
正午約岳軍、禮卿來,談白崇禧派人來告,屬其二人勸告余從速下臺,否則后悔莫及。
此是白崇禧以“華中剿匪總司令”之身份,坐鎮(zhèn)華中武漢三鎮(zhèn),號稱擁兵六十萬,乘著徐蚌戰(zhàn)役蔣先生的嫡系大敗,折損了三十多個師之危機,采取兵諫,逼蔣“下野”之始。此處之岳軍為張群,禮卿為吳忠信,兩位皆是與白崇禧有私交的蔣先生親信,所以白氏請他們代向蔣先生傳話了。
一九四九年一月十日徐蚌會戰(zhàn)結(jié)束,國民黨軍隊敗績。一月二十二日,北平易幟、和平解放(按:傅作義部隊于二十二日出城,接受改編,三十一日解放軍入城接管)。一月二十一日蔣中正引退下野,由“副總統(tǒng)”李宗仁將軍代理“總統(tǒng)”,此距白崇禧發(fā)動兵諫之始,為時大約一個月。
在此一個月中,除了“桂系”發(fā)動了前后幾波倒蔣活動之外,另有一件事牽涉到蔣中正與陳立夫之間,即李培基落選之事,此也是促成蔣先生引退的原因之一。在一九四八年十二月二十二日國民黨中央提名李培基之后,“立法院”中的“三青團派”即發(fā)出反對之聲浪,蔣先生二十三日之日記說:
昨日最復雜困難之問題,即立法正副院長人選提名問題,忽于五分鐘解決。
前一天決定了“立法院長”提名李培基,而原來的“副院長”陳立夫入閣為孫“內(nèi)閣”之“政務(wù)委員”,因而辭去“立委”,所以蔣先生乃有如釋重負之感了。
此即趙寶熙先生所引陳立夫后來在紐約所說的,因為孫“內(nèi)閣”之新任“副院長”吳鐵城之堅邀,彼乃允許出任“政務(wù)委員”,當是事實。在十二月二十日吳鐵城方才答允自己出任“副院長”,而在兩天后,即二十二日陳立夫隨之入閣,因而使蔣先生解決了他心中的一個難題。即在孫科卸任“立法院長”后,蔣先生既然不愿意陳立夫繼任,則在新“院長”就任時,如何安排原任“副院長”陳立夫之出處呢?若讓他留在“立法院”,則使其屈居新人之下,是不合官場的政治倫理也。
可是接著發(fā)生的問題是,李培基既不屬于“CC”,也不屬于“團派”,而是屬于閻錫山的派系,因之他的出線引起了蔣先生嫡系的反對。
為什么我有此判斷呢?因為:
(一)在決定提名李培基的小組會議里,出席者三人,即蔣中正、陳立夫與薛篤弼。蔣與陳在場是合理的,為什么會有薛先生在場,反而李培基本人不在場呢?薛篤弼是閻錫山的心腹,曾任內(nèi)政部長。此即在東北、山東已失,華北不穩(wěn)之時,蔣先生已考慮到整個北方必須借重山西的閻錫山,要拉住他,不使他投中國共產(chǎn)黨,乃把“立法院長”給了他屬下的李培基。而且從李氏本人缺席去看,那一天他可能并不在南京。
(二)在中央提名李培基后,陳立夫領(lǐng)導的“CC”不便公開反對。這是因為三人小組在做決定時,陳立夫是出席在場的,因此乃由“團派”出面唱反調(diào)了。可是如果“CC”支持“中央”,則“團派”當然不成氣候也。
因此在十二月二十三日的日記中,蔣先生接著寫道:
五:“立法院”選舉議長之提名決議案,新政俱樂部(青年團)等仍主張其原定之童冠賢,而不選李培基,不勝悲戚。乃召立夫、健群來談,嚴令其執(zhí)行黨的決議,其中復雜離奇,情形實不可思議,黨員之失紀棄信,殊為痛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