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南懷瑾的最后100天 第四章(8)

南懷瑾的最后100天 作者:王國平


民國三十二年(1943年),袁煥仙閉關結束,離開靈巖山,來到四川省府成都,與傅真吾、但懋辛、蕭靜軒、朱叔癡諸居士共建“維摩精舍”。 因為袁煥仙與南師等人的努力,維摩精舍后來與歐陽竟無先生主持的支那內(nèi)學院一道成為長江流域兩大居士弘法集團,袁煥仙與南師于此居功甚偉。

關于靈巖寺對于南師之重要性,由其回憶可見一斑。南師說:“記得我在靈巖山下來后師友皆說我明白了此事。我自己也覺得對了。果然在此后,什么都容易懂了。這一點是根本智、無師智。凡是什么新舊學問,疑難雜癥,不懂的,到了心中,只要一念回光,什么都眾流歸元,就都懂了。如石頭投到大海中,連個波紋都不見,提起即用,放下便休。”為了潛心修道參禪,南師后來竟毅然辭去中央軍校教官之職。數(shù)年歲月,袁煥仙和南師師生情誼甚篤,有如父子。由此可見,南師有后來舉世皆知的大成就,靈巖寺和袁煥仙應該是其人生之重要轉折。

袁煥仙在靈巖寺時,只有南懷瑾一人追隨身邊。后來,追隨袁煥仙的弟子越來越多,許多人年齡比南懷瑾大十幾歲、二十幾歲,但都稱南懷瑾為大師兄。南懷瑾因此成為維摩精舍開山首座弟子,也是成就最高、影響最廣的弟子。

民國三十二年(1943年)五月,南師入峨眉山大坪寺閉關修持。隨后,憩夏青城。再后即遠游康藏,窮探密宗之奧。

1947年內(nèi)戰(zhàn)開始不久,南懷瑾先生返回浙江樂清故里,旋即歸隱于杭州天竺寺。

1948年,南懷瑾首度赴臺考察,時間達三月左右。

1949年春,南懷瑾只身赴臺。

一個甲子過去了,蜀山仍然挺立在南先生的記憶之脈上,蜀水仍然流淌在南先生的生命之河中,蜀地的師友故交和風土人情仍然鮮活在南先生九十多年的生命錦緞上。正是:

蜀山蒼蒼,岷水泱泱,先生之情,山高水長!

聽了南師的蜀中傳奇經(jīng)歷,袁明教授感慨萬千。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