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終于,我們是一個自由的民族了?!?/p>
在這個經過改造的溜冰場里,有一撥人即將決定那塊世界中心土地的命運,與此同時,遠在6000英里之外的圣城耶路撒冷,正無動于衷地等待著其命運的最新消息。
無論在她古老的猶太圣殿獻祭動物,還是基督獻祭給十字架,還是在城墻上不斷更新的獻祭,世界上沒有任何一座城市像耶路撒冷那樣生活在血腥的詛咒之下。然而,她的名字,據(jù)傳來自古希伯來文“Yerushalayim”,意思卻是“和平之城”,她的首批居民是從橄欖山上下來的,他們原先住在山上一大片象征和平的棕櫚樹下。這里的先知們都宣稱上帝帶給人和平,猶太國王大衛(wèi)曾定都于此,稱“要為耶路撒冷求平安”。
世界三大宗教猶太教、基督教和伊斯蘭教均將耶路撒冷視為圣城,它的每一塊石頭都打上了神圣的烙印,它的墻垣承載著以宗教的名義犯下的滔天罪行。大衛(wèi)和法老,西拿基立和尼布甲尼撒,托勒密和尼祿,提多和布永的戈弗雷的十字軍,帖木兒和薩拉丁的撒拉森人都曾在此排兵布陣、燒殺搶掠。
而今,在11月午夜的墨色天空下,耶路撒冷呈現(xiàn)出一片平安景象。遠遠地有一圈燈光像衛(wèi)星一樣環(huán)繞著它:在北面是拉姆安拉(Ramallah);東面遠處是死海平原、耶利哥;南面是伯利恒。附近有第二道燈鏈,從一座山頭越過又一座山頭,在夜色中守衛(wèi)著通往耶路撒冷的道路。其中最重要的燈光來自卡斯特爾村(Kastel),它坐落在一座山頭上,扼守著耶路撒冷唯一一條通向大海的道路,實際上這條道路是十萬耶路撒冷猶太人的生活補給線。在那個11月的夜晚,這條綿延數(shù)英里的柏油路,成了猶太人的耶路撒冷生死存亡的關鍵。這條道路沿線的燈光無一例外屬于阿拉伯社區(qū)。
這條公路有一段稱為雅法路,耶路撒冷就從這里開始。它是這座城市的主要商業(yè)干道,兩邊排列著銀行、商店、咖啡廳和劇場,混合著東方和中歐猶太區(qū)的獨特生活方式。在它的北面簇擁著許多猶太會堂??駸岬?、正統(tǒng)猶太教哈西德派捍衛(wèi)者住在米亞·夏林姆(Mea Shearim)。南邊是該城的現(xiàn)代猶太區(qū)。再向南,就主要是一批同樣現(xiàn)代化的阿拉伯居住區(qū)。
雅法路的盡頭便是高傲而莊嚴的老耶路撒冷城墻,它將老城禁錮在這一圈壯觀的石頭里面。裹挾在一大片迷宮般有拱頂?shù)南镒雍碗[蔽的通道里面的,是五萬民眾,他們各按種族和儀式分割成相互獨立的隔都。猶太區(qū)、亞美尼亞區(qū)、基督教區(qū)和穆斯林區(qū),這些傳統(tǒng)的居住區(qū)就是圍繞著既是耶路撒冷的榮耀,又是耶路撒冷的詛咒的三大圣地的神經組織。
猶太區(qū)以東200碼,在一條不足十英尺寬的小巷,環(huán)繞著一面巨大而不規(guī)則的石墻。這些石頭就是所羅門圣殿的花崗巖遺跡,猶太教的精神中心——哭墻,猶太教兩千年來哀慟自己流放的象征性燈塔,在千百只手、嘴唇和前額的充滿敬意的愛撫之下散發(fā)著赭色的光澤,這些石頭抵抗住了千年來降臨在耶路撒冷的每一次天災人禍。有一些穿黑色外套的正統(tǒng)猶太人,晃動著身體,應和著他們古老祈禱詞的唱歌般的旋律,在這個圣龕邊永遠地守衛(wèi)著既光榮又哀傷的歷史。在這面巨大的石墻的縫隙里,塞滿了紙條和便簽,有的表達對上帝的忠誠,求他祝福新生的男孩、身體不適的妻子、萎靡不振的企業(yè),尤其是在這個11月的夜晚,祝福他的子民得救。
數(shù)百碼開外,有兩幢石頭的穹頂建筑和一幢羅馬式鐘樓,它們曾經是照亮在夜色中滿載香料的商隊的又一座燈塔,這個圣地就是當初歐洲民眾狂熱參與的十字軍的目標。這些石頭建筑環(huán)伺著基督教世界最為神圣的圣龕——圣墓大堂,它建造在傳說中耶穌基督被釘十字架的山頭。那里麇集著臺階、石柱、祭臺和圣堂,各種基督教派的教士在那里會集,希臘人、科普特人、拉丁人、亞美尼亞人、迦勒底人、敘利亞人,他們互相反感著對方,向他們各自復活的救世主唱著相似的圣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