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愁湖在華嚴庵里。湖不大,又不能泛舟,夏天卻有荷花荷葉。臨湖一帶屋子,憑欄眺望,也頗有遠情。莫愁小像,在勝棋樓下,不知誰畫的,大約不很古吧;但臉子開得秀逸之至,衣褶也柔活之至,大有“揮袖凌虛翔”的意思;若讓我題,我將毫不躊躇地寫上“仙乎仙乎”四字。另有石刻的畫像,也在這里,想來許是那一幅畫所從出,但生氣反而差得多。這里雖也臨湖,因為屋子深,顯得陰暗些;可是古色古香,陰暗得好。詩文聯(lián)語當然多,只記得王湘綺的半聯(lián)云:“莫輕他北地胭脂,看艇子初來,江南兒女無顏色?!睔飧藕懿诲e。所謂勝棋樓,相傳是明太祖與徐達下棋,徐達勝了,太祖便賜給他這一所屋子。太祖那樣人,居然也會做出這種雅事來了。左手臨湖的小閣卻敞亮得多,也敞亮得好。有曾國藩畫像,忘記是誰橫題著“江天小閣坐人豪”一句。我喜歡這個題句,“江天”與“坐人豪”景象闊大,使得這屋子更加開朗起來。
秦淮河我已另有記。但那文里所說的情形,現(xiàn)在已大變了。從前讀《桃花扇》《板橋雜記》一類書,頗有滄桑之感;現(xiàn)在想到自己十多年前身歷的情形,怕也會有滄桑之感了。前年看見夫子廟前舊日的畫舫,那樣狼狽的樣子,又在老萬全酒??辞鼗春铀?,差不多全黑了,加上巴掌大,透不出氣的所謂秦淮小公園,簡直有些厭惡,再別提做什么夢了。貢院原也在秦淮河上,現(xiàn)在早拆得只剩一點兒了。民國五年父親帶我去看過,已經(jīng)荒涼不堪,號舍里草都長滿了。父親曾經(jīng)辦過江南闈差,熟悉考場的情形,說來頭頭是道。他說考生入場時,都有送場的,人很多,門口鬧嚷嚷的。天不亮就點名,搜夾帶。大家都歸號。似乎直到晚上,頭場題才出來,寫在燈牌上,由號軍扛著在各號里走。所謂“號”,就是一條狹長的胡同,兩旁排列著號舍,口兒上寫著什么天字號、地字號等等的。每一號舍之大,恰好容一個人坐著;從前人說是像轎子,真不錯。幾天里吃飯、睡覺、做文章,都在這轎子里;坐的、伏的各有一塊硬板,如是而已。官號稍好一些,是給達官貴人的子弟預備的,但得補褂朝珠地入場,那時是夏秋之交,天還熱,也夠受的。父親又說,鄉(xiāng)試時場外有兵巡邏,防備通關節(jié)。場內(nèi)也豎起黑幡,叫鬼魂們有冤報冤,有仇報仇;我聽到這里,有點毛骨悚然?,F(xiàn)在貢院已變成碎石路,在路上走的人,怕很少想起這些事情的了吧?
明故宮只是一片瓦礫場,在斜陽里看,只感到李太白《憶秦娥》的“西風殘照,漢家陵闕”二語的妙。午門還殘存著,遙遙直對洪武門的城樓,有萬千氣象。古物保存所便在這里,可惜規(guī)模太小,陳列得也無甚次序。明孝陵道上的石人石馬,雖然殘缺零亂,還可見泱泱大風;享殿并不巍峨,只陵下的隧道,陰森襲人,夏天在里面待著,涼風沁人肌骨。這陵大概是開國時草創(chuàng)的規(guī)模,所以簡樸得很;比起長陵,差得真太遠了。然而簡樸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