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世昌父親早亡,家境貧寒,童年拮據(jù)的生活,使他必須寒窗苦讀,從而造就了他中庸內(nèi)斂的性格;袁世凱出身名門望族,從小呼朋喚友,性格慷慨任俠。兩人性格迥異、出身不同,他們的不期而遇,不僅改變了各自的人生,也對清末民初的政治、軍事、外交等方面產(chǎn)生了非常深遠的影響。
光緒八年(1882年)年底,河南開封在幾場北風(fēng)席卷之后進入了深冬,天地間一片肅殺。臘月初八這天,本該清凈的小紙坊街上卻忽然熱鬧起來。這條街上居住的多是普通人家,而今天卻突然來了很多衣著體面的人物,他們都是來向徐家兄弟道賀的。這一天是徐老夫人的壽辰,同時也是徐家慶祝兩兄弟同榜中舉設(shè)宴款待的日子。徐老夫人在院里樂得滿面春風(fēng),對她而言,兩個兒子的中舉遠比自己的壽辰更讓她高興,因為這意味著她多年的勞累沒有白費,徐家終于實現(xiàn)了光耀門庭的夙愿。
這年6月,徐世昌和徐世光一起到順天府應(yīng)試,隨后兩人雙雙中舉,“公中一百五十四名,弟世光中七十五名……太夫人甚喜”。
徐家兄弟同榜中舉的消息很快在鄉(xiāng)里傳開,名人賢士紛紛前來祝賀。在人群中,有一個二十五歲上下的年輕人格外出眾,他就是袁世凱。此時袁世凱已經(jīng)參軍多年,昔日的紈绔子弟早已變成訓(xùn)練有素的官兵,他的到來,讓徐世光感到十分光彩。這個時候,袁、徐二人已經(jīng)是多年的好友,他們的相識,要追溯到三年前。
光緒四年(1878年),袁世凱在河南陳州閑居,創(chuàng)立了“麗澤山房”和“勿欺山房”兩個文社,專門以文會友,一時間文人雅士云集。第二年(1879年),徐世昌應(yīng)邀到淮寧縣(今河南淮陽,屬陳州管轄)擔(dān)任文職。陳州袁端敏公祠有一個園子,閑暇時候,徐世昌到這里游園,恰逢袁世凱在園中讀書??吹叫焓啦嗝蔡锰茫绖P覺得此人一定不俗,便殷切地前去攀談。袁世凱見對方談吐不凡,而徐世昌也覺得袁世凱見識廣博,兩人相見恨晚,遂成莫逆之交。正如歷史記載:
“郡城袁端敏公祠有園,暇往游,適袁世凱慰廷讀書園中,見公狀貌偉岸,殷勤按晤,縱談當時之務(wù),驚以為奇,因委心納交?!?/p>
徐世昌早年窮困,險些因湊不足盤纏而無法參加科舉。袁世凱見狀,多次資助徐世昌。光緒八年(1882年)科考之前,袁世凱送徐世昌百兩銀子,這才解了徐家的燃眉之急。有人說徐、袁二人的結(jié)盟是在袁世凱小站練兵的時候,實際上,他們的互幫互助早已開始。
徐世昌中舉后又參加了兩次科考,一次未中,第二次中進士,授翰林院編修,而弟弟徐世光未中。巧的是,在1882年參加科考之前,徐世昌因為擔(dān)心落榜,曾到京城前門外的一家廟中求簽,簽上寫有“光前裕后,昌大其門庭”,似乎恰與弟弟科舉名次比哥哥靠前,但最終是哥哥把徐家發(fā)揚光大相吻合。在這期間,徐世昌與袁世凱的來往日漸頻繁,而此時的袁世凱仕途并不得意。
而徐世昌人生真正的轉(zhuǎn)折點,是在放棄五品翰林之位投靠袁世凱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