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5年(民國四年)11月20日(農(nóng)歷乙卯年十月十四日),胡耀邦出生于湖南省瀏陽縣中和鄉(xiāng)一個貧苦的農(nóng)耕之家。
瀏陽地處湖南東部,毗鄰江西。由于是在湘水支流瀏水之北,故名瀏陽。三國時屬吳地,開始設縣,隋時并入長沙縣,唐時復置瀏陽縣,元中葉升為州,明洪武時復為縣。瀏水全長234公里,發(fā)源于縣東大圍山,初為二溪,合流西南行,過縣西名渭水,至縣南名瀏水,因縣名而稱瀏陽河。復西行入長沙境,向西北匯入湘江,因此長沙城東門,亦名瀏陽門。瀏陽河逶迤舒緩,沿岸特產(chǎn)豐富,尤以夏布、花炮著稱,近世更因一曲“瀏陽河,彎過了幾道彎”而為眾所周知。
古往今來,湖南三湘大地上,曾有多少往哲先賢、仁人志士,懷著憂國憂民的深情,發(fā)出激揚天地正氣的呼聲,做出報效國家民族的壯舉,甚至以身赴死。從三閭大夫屈原的“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的悲歌,到船山先生王夫之的“寬以養(yǎng)民”的吶喊,千百年來,民本精神和慷慨捐軀的傳統(tǒng)綿綿相承,歷久不衰。同樣在古樸的小城瀏陽,這種傳統(tǒng)也在孕育滋長,特別是近現(xiàn)代以來,更是志士輩出。戊戌變法中,“有心殺賊,無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的譚嗣同,以及他的好友、發(fā)憤“樹大節(jié),倡大難,行大改革”的唐才常,最后都挺身就義,他們都是瀏陽人的杰出代表。這里民風質樸,民氣剛烈,二十世紀初葉,革命風云激蕩,瀏陽雖然地處偏遠,然而也已經(jīng)感受到民主革命的氣氛。民主革命以來,這里更是鐵血壯烈,奔星有聲,涌現(xiàn)了眾多的政治家、軍事家。
胡耀邦就是在這樣的歷史和地域環(huán)境中出生、成長的。
他的家鄉(xiāng)中和鄉(xiāng)蒼坊村在瀏陽南鄉(xiāng)約四十公里處。從縣城往東南,岡巒起伏,地勢漸行漸高;經(jīng)大瑤,過南川河,漸次走進群山環(huán)抱之中。這里屬湘贛兩省交界的羅霄山余脈,已經(jīng)沒有過于險峻的峰嶂,在條條山?jīng)_中,已有大大小小的村落出現(xiàn)。蒼坊村,就坐落在這樣一條山?jīng)_里。小小的山村依山傍水,紅土壤山上生長著低矮的松杉和油茶,蜿蜒的溪流跳躍著穿過石灘遠去,起伏不平的山間小徑傍著塊塊稻田。十多戶人家的泥瓦房、土磚房散落地依山而建,掩映在周圍的竹木樹叢之間。
蒼坊村東面一座小山叫筆架山,西面一座小山嶺同它相對,叫作西嶺。胡耀邦的祖居,就在這西嶺山腳下。屋后是樹木蔥郁的山崗,屋前是一條叫作敏溪的溪流,清澈見底,長流不斷。這是一座古老簡樸的場屋,坐北朝南,泥土墻,茅草頂,據(jù)說始建于清朝咸豐年間。中間正屋,相傳是供奉祖先的地方,“祥鐘淮海,秀毓蘇湖”的門聯(lián)十分醒目。兩邊的房屋由胡耀邦曾祖父弟兄兩家分別居住,胡耀邦就出生在西屋東上房的臥室里。
胡耀邦的先人來到瀏陽縣中和鄉(xiāng)西嶺定居,已四百余年。據(jù)《胡氏族譜》記載:約在明萬歷年間,被尊為“始祖建十公”的胡允欽(字建十,1569—?)從江西高安縣浯溏村,攜帶家眷來到這里,從此扎下根來,繁衍生息,到胡耀邦,已是胡允欽第十二代孫了。胡氏的后代,除胡耀邦這一支世代定居這里外,還有的遷到瀏陽的文家市、巖前、山棗等鄉(xiāng),更有的遠遷到了攸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