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2日,在宋克家的帶領(lǐng)下,筆者來到湖南桃源縣漁父村,探尋宋教仁的成長足跡。正午時分,漁父村里一路上雞犬相聞,卻很少見到村民。筆者詢問后得知,村里人不多,但村民都愿意守著這片土地,希望可以沾沾宋教仁的靈氣,也是對這位偉大的民主革命家的緬懷。放眼望去,山頭上種滿楠竹。宋克家告訴筆者,在宋教仁去世當(dāng)天上午,這片楠竹放爆竹似的迸出一朵朵淡黃色的小花,出現(xiàn)連片開花的奇觀。
走過一段蜿蜒泥濘的小路,筆者看到了剛修繕完工的宋教仁故居,這是一座木頭筑墻、青瓦鋪頂?shù)乃暮显?。院子里空空蕩蕩,有些冷清,僅有一塊牌匾,不過院落很大,可以看出當(dāng)年宋教仁父母身份地位不低,家境也很殷實。據(jù)介紹,宋教仁故居還沒有正式對外開放,所以游人很少。在大約半小時中,筆者只遇到一對前來參觀的年輕夫婦,他們是從湖北過來的,路過漁父村特地停車,看看宋教仁的故鄉(xiāng)。
宋丕興告訴筆者,作為宋家后代,最遺憾的是他和父親都沒有見過宋教仁,甚至奶奶也沒有見過他,“宋教仁31歲在上?;疖囌居龃蹋氉铀握駞文菚r才十多歲,所以我們對祖輩的回憶,多是聽祖上流傳和書中的介紹”。
宋教仁1882年出生于湖南桃源縣,字遁初,號漁父。宋家在當(dāng)?shù)厥鞘来x、崇文重德的知識分子家庭。宋教仁的母親萬氏是清朝顯武將軍萬岱之后,從小熟讀詩文,知書達理,是當(dāng)時少有的知識女性,父親宋宗泮是私塾先生。傳說宋家祖上還出過兩名狀元,“凡我宗支,誦讀為主,農(nóng)商次之”的家訓(xùn)傳至每一代。宋教仁6歲就進入宋氏族塾,他聰穎好學(xué),文武兼修,立志成年后報效國家。桃源縣宋教仁研究會副會長宋福安與鐘發(fā)喜向筆者介紹,除受清王朝統(tǒng)治下的社會大環(huán)境影響,宋家世代“心懷大事,憂國憂民”的傳統(tǒng)對宋教仁革命意識的形成起到關(guān)鍵作用。另外,母親萬氏高瞻遠矚,教育兒子從小立志自強不息,育兒不輸岳飛之母姚太夫人,她對宋教仁踏上救國救民革命道路影響也很深遠。
宋克家曾聽母親宋奇璋講過這樣一個故事。在宋教仁年僅10歲時,其父宋宗泮因病去世,家中失去了頂梁柱。小小年紀的宋教仁沉浸在喪父之痛中,往日的活潑不見了,每天低頭不語。母親萬氏察覺到兒子對父親的哀思,她想,如果兒子長期陷入過度悲哀之中,會意志消沉,影響學(xué)習(xí)和前程。除夕守歲時,母親拎著一盞燈,給宋教仁出了一副對聯(lián)。上聯(lián)是“除夕月無光,點一盞燈,為乾坤增色”,要他第二日對出下聯(lián)。宋教仁明白母親的上聯(lián)是表達對父親的哀念,但是她已經(jīng)化悲痛為力量,自己愿做那一盞燈把家庭打理好,為宋氏增光。大年初一清晨,宋教仁早起后走進堂屋,點燃香燭祭拜了祖宗,敲響了鼓,對母親說:“初春雷未動,發(fā)三通鼓,助天地揚威。”萬氏聽了兒子對的下聯(lián),知道兒子已經(jīng)明白自己的苦心,開心地笑了。宋教仁從此奮發(fā)圖強。
對宋教仁影響頗深的還有一位女性,夫人方氏。宋克家告訴筆者,方氏的娘家當(dāng)時是桃源大戶人家,她賢良淑德,家教很好。宋教仁與方氏的婚姻是由雙方父母包辦訂下的“娃娃親”。1898年,宋教仁16歲,身材高大,風(fēng)流倜儻,滿腹文采,名貫鄉(xiāng)里。方氏雖是性情溫和的閨秀,但長得不是很好看,方家父母還曾因此派媒人去宋家退婚。宋教仁說:“我家擇配,取德不取色。方家女子,品行盡人皆知,容貌平常,何談退婚之有?”于是,就在這一年,宋教仁與方氏完婚,兩人相親相愛,成為楷模。對于宋教仁的革命事業(yè),方氏也全力支持。據(jù)說,宋教仁父親死后很長一段時間里,家人不再支持他念書,方氏掏出私房錢供他繼續(xù)深造。隨后宋教仁漂泊日本,在外為革命奔波,方氏一人在家行孝重義,照顧老母親的生活起居。